站内搜索:
文保志愿者奉上广州第一部社区口述史
日期:[2019-02-20]  版次:[A07]   版名:[深读]   字体:【
■今天的简园,曾经是民国时期的德国领事馆。

访谈40多位老东山抢救鲜为人知的东山史

缺资金难产欲众筹

梅兰芳在这里表演过《贵妃醉酒》,鲁迅、茅盾、欧阳山、冼星海、马思聪曾在这里寓居,演员吴亦凡在这里上过学,我国第一架飞机在此组装,中共三大在此召开,广州的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电车及出租汽车服务均在这里起步……广州的现代化也是从这里开启。

有着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东山小洋楼,东山俨然是当代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一批批在红砖碧瓦的小洋楼前定格的潮男潮女中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民国广州最摩登、最现代的地区,是由哪些人建设起来的?他们都是些怎样的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土生土长的80后“东山仔”吴伟鹏和一帮本土文化“发烧友”,用两年时间访谈了40多位老东山,用东山人口中的东山记忆抢救了濒临流逝的一段广州历史,也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献上第一部社区口述史。然而,这部完全由志愿者完成的口述史书稿因为缺乏出版资金,面临难产。

■策划统筹: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婷婷 何 姗

■摄影 何 姗

初衷

东山仔与居委

欲抢救老东山记忆

访谈40多位东山少爷、老地胆

吴伟鹏生于东山长于东山,那红砖墙上的一抹暖阳、碧绿河涌的一片树荫,在童年时就是他对幸福的最初体验,并化为萦绕于心的一份情怀。“东山可算是我的精神故乡,一直对东山的事物感到好奇和喜欢。”

“东山少爷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这是广州重要的文化符号,我认为是值得研究的,我在各种书籍里面也找不到,”吴伟鹏说,“最后一代的东山少爷现在也80来岁了,所以这段历史一定是要抢救的。口述历史,是让城市留住乡愁、历史建筑留下身世的有效方式。”

吴伟鹏对地方文化传承也有着强烈的兴趣,“我知道在日本和台湾,他们的社区营造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口述历史。社区口述历史对这个社区的身份认同感、凝聚力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是社区营造,口述历史就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了。”

正好,当时东山所在的新河浦居委书记江琼也想做社区的口述历史。江琼发现,新河浦的侨房有十分之七已被转让,“每一年,都有熟悉的街坊离我们而去,那些珍贵的记忆也随他们而去。面对这种状况,我真恨不能把他们的记忆都留下来。”

吴伟鹏主动找到江琼,两人一拍即合。居委负责张罗场地和找东山地胆,吴伟鹏和一群志愿者抽出周末时间,分工做访谈、拍照,一次访谈平均下来3个小时。

居委还申请到约2万元的经费,专门用来买送给受访者的礼物和支付后期文字转录的费用。

“做口述历史也不一定是名人,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值得重视、挖掘和记录的。”吴伟鹏说。

通过居委和受访者的牵线搭桥,吴伟鹏找到了40多位老东山,从东山少爷到新河浦的老地胆,后来干脆把文艺小店如逵园等的经营者也列为口述对象。

很多名人及其后代或侨居国外,或深居简出,并不容易接触到。为此口述史小组费了一番功夫,找到了物理学家陈宗蕴,东山许多建筑的开发商的创办人周良的后代。还有东山堂任职时间最长的唐马太的儿子唐启望、隅园主人伍景英的儿子伍卫能、彩园主人的孙子梅国强和慎园主人的儿子曹国裕等。

“我没有发现有专门的、社区平民的历史。”包括《东山文史》在内的文献,多是用方志的写法。在查过相关文献后,吴伟鹏更加坚定做普通人的口述史,填补空白。

发现

名园里的外国领事馆、台山人的东山

一批街坊东山生活的老照片

“虽然不是大历史,但是有不少新的发现和有价值的线索,主要集中在风俗史、教育史、家族史、华侨史等,它们如一块块拼图组成了一幅旧日东山的图景,是中国不断进步的生动缩影,从中人们能看到百年前现代中国的理想。”吴伟鹏说。

走进东山,仿佛穿梭回到了百年前,700多座花园洋楼掩映于绿荫中,五大名园静静地诉说历史,但名园背后的家族故事却记载不多。

坐落在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是东山五大名园之一,最为人熟知的则数设计者为了适应南方闷热气候天气而有意设计的凹陷式阳台,吴伟鹏有幸采访到隅园主人的后代伍卫能,还看到了珍贵的设计图纸。

根据明园的主人回忆,明园有一个日军建的地道,有专家正在考察。“明园曾经做过日军的马厩,这些也很少人知道。”

民国时期的东山是一个相当国际化的地方,有些名园当年还是外国领事馆。

东山少爷雷鸣夏现年已74岁,出过摄影集《珍藏东山》。雷鸣夏提到鲜为人知的一点,德国领事馆曾设在今天的简园内。苏联领事馆的旧址在当年的百子路(中山二路)。

当时东山不少归国留学生都娶了外国太太,一段段跨国情缘也为东山带来不少传奇佳话。

邝磐石医院(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院长邝磐石的儿子邝公道的老婆是英国人,喜欢穿一身漂亮衣服,每天都会买一束花在医院门口等丈夫下班。老一辈岭南建筑大师夏昌世的老婆也是如此。

“这些跨国情缘也是东山国际化图景的一个很亮丽的风景。”吴伟鹏说。

东山早年是华侨商贾汇集之地,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华侨多数是来自哪里?

逢年过节吃的大龙金、老鼠艾、台山粽子,特地在洋楼一角安装从台山搬来舂米粉的碾子的台山侨眷……雷鸣夏在文章里娓娓道来台山人为东山带来的台山食物、生活习惯,使上个世纪的东山生活风俗图景活灵活现地一一展开在读者眼前。

“(东山)周街都是台山话。”吴伟鹏说,“东山的台山人,他们是跟整个华侨史、整个中国近代化联结起来的。”

东山素有重教之风。不少华侨归国以后十分重视教育,让子女进入培正、培道中学接受教育,“造就了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知识的一帮年轻人,就是所谓的东山少爷。”

民间谈到“东山少爷”时,多少有些风流纨绔的负面意味。口述史澄清了这个概念,“阳光、健壮、自信、大方、懂礼貌的学生,就是东山少爷,其中也包括家住西关的培正学生。故此东山少爷不一定住东山,同样家住东山的富家子弟,没经教育熏陶也成不了东山少爷。”东山少爷林昕说。

民国和解放前后的木屐店、棺材铺、补鞋档、文具店和侨汇……老地胆们动情地回忆起当年的生活百态,口述史小组收集到的一批街坊在东山生活的老照片也极为珍贵。

传承

欲开展社区导赏、办展览、设社区博物馆

遇资金困难拟众筹出版

“通过这次口述历史的发掘,我认为东山的精神有几点。”吴伟鹏总结说,“第一点就是,吸引了五邑那边大量的台山侨民来这里定居,带来了外国的生活形态和建筑。重视教育(的气氛)之下,第二个就是西式教育带来的现代意识。”

江琼希望口述史能让社区的居民知道社区的历史,“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学位房、新河浦的名气住在这里,而是知道(社区的过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会觉得一种自豪感、归属感和人文情怀。”

曾在新河浦住了50多年、参与口述史访谈的社区居民卢小平说:“城市应有它的历史,口述史很有意义,故事性强,真实,不讲不记录下来后人就会淡忘,要讲给后代听。”

口述史仅仅是第一步,吴伟鹏希望能跟居委、学校合作,开展社区探索、社区导赏员教育、社区游戏、进校园开讲座、让小学生“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人人写家史,还有举办图片展、文献展,开设社区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等一揽子计划。

“我呼吁就是东山所有有故事的建筑外墙全部贴上二维码,一扫,家族故事就出来了,还可以留言,互相认识,记录下观众和这个地方的故事,令旧的建筑跟新的人融合与沉淀。”

“要培训许多的学生导赏员,一代代、一届又一届,逐渐培养出一批批了解东山的人”,讲到激动处,吴伟鹏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

然而,由于是志愿者的公益行为,口述史的成书出版目前遇到了资金的难题,吴伟鹏打算通过众筹来解决,目前东山口的一些文创小店的商家也有意参与。吴伟鹏期望有更多关心城市历史文化、有东山情怀的有心人给予支持,使东山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播、传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