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红花”配“绿叶” 桥陈村发展正当时
日期:[2019-02-22]  版次:[A07]   版名:[时政]   字体:【
■越来越多桥陈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解放战争时期,桥陈村曾是小北山游击队的根据地,又是揭阳“北武”、普宁“南武”武工队重点建立的一个联络站——桥陈革命堡垒村。

近年来,桥陈村借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充分挖掘和传承自身的“红色基因”,打出党建“组合拳”,大力发展“红”+“绿”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以前这个无人问津的纯农红色村如今早已美名在外,游者甚众。

桥陈村,正在从省定贫困村向最美乡村华丽转身。

■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文/图

深挖“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深蓝色的旅游观光车在绿树萦绕的村道中蜿行,车外,满眼皆绿,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和着淙淙的流水声,一幅和谐祥和的乡村美景图在记者的眼中蔓延开来。

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派驻桥陈村的第一书记林雄告诉记者,来到桥陈村,“母子榕红色公园”必去。“别小看这两棵古榕树,对桥陈村而言意义非凡。”据介绍,位于村口不远处的这两株大榕树分别有300多年和80多年的树龄了,被当地人称为“母子榕”,榕树下有碑文铭刻:母子榕乃天地造化,先生母榕,母榕孕育子榕,子榕长大,母榕衰老,子榕扶持母榕,其意义在于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之孝道与感恩之心。

“今天的幸福生活,既来自于母亲的生育与无私关爱,也来自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与牺牲,母子榕红色公园,乃感恩之所。”林雄介绍,2017年,桥陈村被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认定为红色村后,当地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深挖“母子榕”所蕴涵的红色精神,建设了“母子榕红色公园”。

桥陈村一直致力于保护红色历史遗迹,打造一个融红色元素、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林雄告诉记者,如今的桥陈村已规划建设了 “母子榕红色公园”、革命红亭、红色渡口、红色陆路,并配套革命交通小船。同时,将武工队曾走过的红色道路建设成了一条红色长廊,按顺序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8个重要时间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用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激发村干部求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造最美乡村

生态旅游助力村民致富

“红花”还需“绿叶”衬。近年来,桥陈村坚持“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理念,以红色资源为主线,大力保护和营造更美的乡村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垃圾、河沟、违章建筑,并借助桥陈村的天然优势建设农业观光区、湿地公园、文体公园,形成了桥陈村有“营养”、有“内涵”的乡村生态体系。

桥陈村内湿地公园旁一处名为“碧乡农家乐”的建筑高雅别致,碧桂园粤东区域驻村扶贫干部陈伟佳告诉记者,依托金灶镇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和桥陈村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他们正在引导村民种植桑葚、火龙果等多种特色水果,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并计划将桥陈村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整体打包,引进经营主体做强做优,从而带动整个村的振兴发展。

2016年,桥陈村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单位挂钩帮扶桥陈村。2017年,碧桂园集团决定投入2000万元在汕头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其中1000万元用于打造“桥陈碧桂园新农村示范村”项目。

村民陈姐的脱贫故事是桥陈村实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后发生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十多年前,陈姐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和巨额的债务,生活一贫如洗。

2016年,和陈姐一样,许多贫困的桥陈村村民迎来了希望。在多个帮扶单位的帮扶下,陈姐和其他4户贫困户承包经营起了一个“万只蛋”养鸡场,这是当地村党委干部和驻村组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而实施的养殖扶贫项目。

“除去分红部分以及各项成本支出外,我每个月还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陈姐告诉记者,她的鸡场如今养有4000多只蛋鸡,每天大概能够收到2000只鸡蛋,鸡蛋由村里的合作社负责收购,随着到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土鸡蛋日益走俏,如今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林雄介绍,桥陈村除了养鸡场、家庭农场和教育帮扶等项目外,还通过光伏产业分红、政府承担医疗社保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桥陈村全村现有245户,其中贫困达38户,现已有37户成功脱贫。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