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来样订单是外销漆器的最显著特点 漆画山水题材则受清“四王”影响
日期:[2019-02-24]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黑漆描金扇骨彩绘人物纹折扇

■黑漆描金人物针线盒

■黑漆描金人物纹八角游戏盒

■象牙人物纹国际象棋盒

收藏周刊记者走访了解,在广东省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广州民间工艺博物馆以及国外的一些博物馆藏品中,外销漆器的品类主要分为漆屏风、漆箱、金漆木雕、漆盒、女红桌、漆扇、餐椅以及名片、信件盒等。这些漆器或在描绘的题材上、造型上或者功能上都凸显了外销特点。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大量外销漆器体现岭南特色

据了解,当年实施广州一口通商,那到底外地的货品如何销往海外?据周功鑫编的《清康熙前期款彩<汉宫春晓>漆屏风与中国漆工艺之西传》一书中记载:“在清初十七世纪末款彩屏风由徽商经江淮运往沿海的福建与广东,再经由福建与广东出口由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说明当时不少货物是从外地运到广州统一出口。而在《广东省博物馆外销艺术精品集》一书中,则又清楚介绍,“多数家具的木胎事先由订购地做好,再不远万里船运至广州,广州漆匠髹漆彩绘后再返运回订购地。”因此,广州在外销漆器的交易中,不只是担任中转站的角色,更起到加工作用。甚至可以认为,大量的外销漆器,体现出的正是广州或者岭南特色。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的《清代黑漆描金龙舟图八围屏风》描绘扒龙舟的热闹场景。画面中共出现人物190余位,建筑30余座,船只10余艘,画工精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是广东外销漆器中的精品。更为难得的是,这套外销漆屏风尺幅硕大,保存完整,流传有序,为国内博物馆收藏界所罕见。

重要工匠因在其他材料上再现了绘画作品而闻名

瑞典皇室收藏一对约18世纪70年代描绘部分广州城风景的“漆底壁板”,这一对漆底壁板,应该曾是一扇屏风上的其中两块。屏风的几块壁板已经遗失,剩余的五块挂在瑞典卓宁霍姆宫中国宫的“炎黄厅”墙上。这对漆板展现了大部分广州城墙内的城市风光以及传统的地标建筑物;另外,也展现了位于城西的广州十三行——房屋建在珠江的木桩上,还建了小小的通往珠江的台阶。

柯律格在《中国艺术》一书中曾有关于清代漆器画面表达的论述:“男女手工艺师运用绘画艺术作为设计的原稿贯穿了整个清代,当时很多重要的工匠都因为在其他材料上完全地再现了绘画作品而闻名。”

记者了解到,在大面积绘画的漆器中,反映广州城内风光的题材几乎是外销漆器的主要题材之一,可以推断出,这些内容正好满足了当时西方人对神秘中国的好奇心。英国学者孔佩特更在另一章节中介绍一幅有趣的特殊作品,是一个漆质茶叶盒,盒子周身描绘着制茶的图案,但盒盖则描绘着江岸大火熊熊燃烧的情形。画中的火灾地点显然为广州,其后面就是被城墙包围的城市,里面有高高的寺庙塔顶,远处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白云山的山峰。里面右边远处是“法国人炮台”,前景处的左边则是“荷兰人炮台”和两艘西方帆船——为了表现画面,画家把它们放在略上游的位置。从描绘“江岸大火熊熊燃烧”的漆质茶叶盒的绘画技法可以看出,当时的漆器艺人已经开始懂得运用西方绘画的技法对事件以及风景进行叙事创作,这一点,在国内其他漆器绘画中,应该属于极为少见。

外销漆器也有徽章纹样

在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中,黑底描金的设计,金色的线条,或贴金、或泥金,描绘了花草树石、亭台楼阁、人物典故、飞禽走兽等等装饰题材成为了主流,因为这正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表征之一。另一方面,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中,也存在不少来样订单,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定制,这是外销商品中最显著的特点。比如出现类似徽章图案的折扇、漆质名片盒信件盒等。

其中,有一把题材与内容都相对特别的折扇,这把《黑漆描金扇骨山水纹折扇》上,采用黑底描金的传统漆绘技法,但不同的是,题材选择了山水,这与众多的漆器绘画多以花卉纹饰或者风俗人物画不同,是极为少见的,甚至可以看出绘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了清“四王”的语言特点。

在扇面的中心,呈现了一个徽章般的图案,在一圈锯齿状纹饰里,绘画着一个尚待推测的图形。在同时期的外销瓷中,纹章瓷是“订烧瓷”的一个种类,具有纪念意义。纹章瓷通常指带有欧洲诸国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的瓷器,这种画有特殊标志的瓷器,在欧洲具有广阔的市场。虽然笔者目前尚未能确定扇面中心的图案是否属于欧洲某个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但广东省博物馆专家白芳研究认为,“乾嘉之际的描金漆扇以葡萄藤蔓纹装饰为主,并常伴有来样定制的徽章纹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