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昔日“东江红都” 如今村民过上红火日子
日期:[2019-02-24]  版次:[A04]   版名:[时政]   字体:【
■在惠州市惠东县中洞村中,红色旅游景点随处可见。

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

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素有“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之称,拥有不少红色遗址。高潭镇14个村(社区)中,就有10个村(社区)拥有红色革命旧(遗)址资源。而中洞村曾是“东江红都”,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在东江革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洞村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一大批革命遗址得到保护和修缮。高潭镇、中洞村成为惠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是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采写: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通讯员 黄少卿 罗启明

■图片:通讯员供图

曾有着一段辉煌的革命历史

中洞村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接合部,村子四周高山险峻,羊肠小径曲折崎岖,有寨头坳、麻角嶂等天然险隘,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资料记载,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高潭中洞等地人民积极参加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海陆惠紫四县工农革命武装先后进入中洞,并于这一年8月改编为工农讨逆军。随后,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委进入中洞,领导指挥东江秋收起义。10月,南昌起义部队转战东江,余部在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

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暴动后,海陆惠紫工农武装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主动撤出县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丰转移进入中洞,东江革委也随后进入中洞。至此,中洞成为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被称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

从1928年3月开始,中洞人民与海陆惠紫人民、红军一起,抗击国民党数万军队的进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29年9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坚持以中洞为中心,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红军独立第二师在中洞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洞人民以及工农革命武装,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期斗争,革命火种燃遍东江大地。

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高潭镇的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2016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高潭交通、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革命旧址逐步得以修复,旅游景点逐步增加,镇容镇貌进一步美化亮化,前来参观学习和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东江红都”品牌进一步得到推广宣传,高潭革命老区的红色影响力明显提升。

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放弃生意回乡工作,据戴仕球介绍,中洞村在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村过程中,合理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制定了相关规划建设方案,科学规划中洞村红军宿营地、红色驿站、特色民俗、花卉种养等发展项目。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洞村修复了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委、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办公地,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井、红军军需处、后方留守处、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红军军装厂、红军俱乐部、红军炮台、望哨等革命旧址,并重修中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走进中洞村,随便碰到的村民都能说上一段革命历史,有时还能遇到革命英雄的后代,戴汉忠就是这样的英雄后代。他的曾祖父戴焕其家境殷实,红色景点“百庆楼”就曾是戴家的宅第之一。

戴汉忠以前在深圳经商,如今回村开办“先锋生态农庄”。该农庄常常客满,农庄里山种满了时令蔬菜,还养了不少走地鸡。戴汉忠还规划建设民宿,他说,“要让游客有得看,有得吃,有得住”。

“在中洞村除了观赏红色旅游景点,其实在乡间走一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游客小李带着一家人慕名而来,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村中有鹅卵石小道伴溪而行,溪流小路两旁鸟语花香,走一走,怡然自得。

“这里的水特别清澈,若有兴致,还可戏水摸鱼。”游客赵小姐介绍,在中洞村,美食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红军茶喝起来满口溢香,来到农家,主人将刚割下来的冬蜜与炒米组合在一起,用勺子舀一口放到嘴里,保证客人吃得甜滋滋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