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喝果汁=吃水果?你被骗太久了!
日期:[2019-02-26]  版次:[A22]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此外,榨汁机中金属部分与食品接触被指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市面上的饮料口味、品种五花八门,诸多选择中矿泉水似乎太单调,碳酸饮料又担心影响健康,于是果汁成为兼具味道与营养的饮品选择,特别在夏季,新鲜多汁、酸酸甜甜的果汁仿佛总喝不够,街边饮品店铺、自动贩售机提供的现榨果汁饮品也十分方便,备受消费者喜爱。但果汁真的是“健康”饮品吗?喝果汁等于吃水果吗?答案恐怕是:NO。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果汁中留下最多的是糖分和热量

吃水果不单单为酸甜嫩脆各异的味道,不论西方的“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个苹果,让你远离医生),还是中医分析水果寒热性,针对体质进食,都将水果与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水果中除了水分和糖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对身体有益的成分。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李增清则提醒,果汁不同于水果。水果经过压榨、离心、萃取等物理方式处理后,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被氧化、过胶和纤维素等膳食纤维因不溶于水损失较多,因此果汁和水果的功效和营养成分有所差别。

特别是,在榨汁过程中,大量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钾、钙等随着果渣被弃,而糖分和热量继续留在果汁中。以西瓜为例,含糖量约5%,每100克含热量约25大卡,属于含糖量、热量较高的水果,一般500克的西瓜的热量已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且在吃单片西瓜时较容易饱腹;饮用不加水、不加糖的榨纯西瓜汁,糖分和热量与西瓜相近,但是比起吃等量的西瓜更加轻松,更容易喝多。而且,为了让果汁更美味,果汁在制作过程中会额外添加白砂糖、甜蜜素等成分增甜,这也让喝果汁比吃水果会摄取更多糖分、热量和食品添加剂。

“原汁”“破壁”鲜榨?一样损失营养

普通榨汁机利用刀刃高速旋转榨汁,会破坏水果营养成分。但号称升级的“原汁”“破壁”等榨汁技术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原汁机使用更低速的螺旋推进的方式榨汁,但仍然需要破坏水果的细胞结构榨汁,同时产生被抛弃果渣,而其中包含多种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

破壁机由于功率大、转速高,可以将水果榨、磨得更加细腻,因此没有滤网,榨出的果汁汁渣无须分离。但在机器破坏水果细胞壁、细胞质榨汁的过程中,营养成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就会产生氧化作用,导致抗氧化的维生素C、多酚类等成分流失。

而且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水果中的酸性物质与金属器械接触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天使之橙”是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自动贩卖机产品,可提供现榨橙汁,十分便利。但在1月8日,深圳市市场稽查局下发了针对“天使之橙”的行政处罚书,称其设备内部与橙汁食品接触的“上下爪”部件为铝合金材质,且未覆有有机涂层,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之中“金属材料和制品(镀锡薄板容器除外)中,食品接触面未覆有机涂层的铝和铝合金、铜和铜合金,以及金属镀层不得接触酸性食品”的规定。1月25日,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不同的鉴定结论,认为“天使之橙”现榨橙汁机符合相关标准。目前,对于深圳方面的行政处罚决定,上海巨昂已提请了行政复议。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接触酸性食品的铝合金部件应在食品接触面覆上有机涂层,目的是防止在酸性食品的腐蚀下,金属铝迁移到食品中。沪、深两地有关部门使用不同的实验检测方法,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同,但消费者仍要注意果汁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属污染问题。

提醒

孩子爱喝果汁 损失的不仅是营养

一些宝妈因为孩子不喜欢喝水,将果汁作为替代,甚至送药也使用果汁。但水果从吃变为喝,影响不仅是营养流失,李增清医生还提醒家长,长期喝果汁会让儿童牙齿缺乏锻炼、牙齿排列不整齐,面部皮肤肌肉力量变弱,眼球的调节机能减弱。而且瓶装的果汁饮料往往果汁含量低,且含有糖精、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长期当水喝有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味觉错乱、儿童肥胖、龋齿等问题。

根据美国儿科协建议,1 岁以下幼儿应完全禁饮果汁,1岁~3岁的孩子每日限制饮用120ml,4岁~6岁则为180ml,7岁~18岁为240ml。市面上的果汁多为250ml一瓶,孩子十分容易超过该标准。果汁不可等同于水果,因此建议尽量让孩子直接吃水果。

果汁送药也应停止,尤其是新鲜果汁富含果酸,很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和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有些药物甚至可能会出现不良副反应。

对于不肯吃水果的孩子,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做成果泥给孩子吃。如果孩子仍然拒绝食用水果,李增清医生表示,可尝试科学合理地喝果汁。一方面尽量不要选择果汁饮料制品,另一方面可以给鲜榨果汁兑水、加蔬菜汁一起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汁的糖分,添加膳食纤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