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委员心系大湾区建设 畅谈民生热点(1)
日期:[2019-03-02]  版次:[A04]   版名:[2019全国两会·前瞻]   字体:【

■昨日,23 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集体乘机,顺利抵京参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 首批23名住粤委员昨日抵京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昨日,23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集体乘机,于下午1时20分顺利抵京参会。新快报全国两会采访团队与他们同机抵京。通过前期各种方式的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委员们准备充分,情牵社稷、心系民生,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到疫苗免疫等民生热点,畅谈感受、建言献策。

今年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共63名

昨日上午,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广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林雄到机场送行。林雄表示,前段时间,委员们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在全国两会议政建言作了充分准备。希望委员们把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1+1+9”工作部署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把广东改革发展的情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到中央及有关部门,传递到参会委员和全国人民,在全国两会上发出更多“广东声音”,展示广东风采。

同时,他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重点围绕大湾区五个战略定位和六个发展目标,通过政协提案、大会发言、接受媒体访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反映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共63名,昨日集体赴京的首批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共有23人。

委员为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从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可期,其建设发展备受关注。

昨日,多位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从法律、教育、知识产权等多方面为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今年重点关注粤港澳三地的海洋水域法律管理问题,希望推动三地紧密合作,进一步管理好港珠澳大桥、服务好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离不开人才,其中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表示,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各有优势特色——广东职业教育规模大、潜力大,港澳职业教育水平高、国际化。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希望三地职业教育可以加速推动人才要素流动,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互相认证,共同打造职业教育和人才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邓文基表示,近年来一直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知识产权,但在网络时代,知识产权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一些概念的产生与改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更好地应用。

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打造干细胞全球生态圈

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向记者回顾自己这一年来的履职之路——他提出了两个干细胞领域的提案,其中一个是加快推进我国干细胞新药研发,另一个是建设国家干细胞库,这两个提案都得到国家科技部、药监局、卫计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陈海佳介绍,过去一年国家重新开启了干细胞新药的临床注册,目前已经有6个干细胞新药进入临床受理阶段。目前在全国建立有114家干细胞临床基地,广东省就有13家。在干细胞的产业化上,科技部又给予了专项的政策支持,新增了4个亿的财政投入,统计局把干细胞产业转为一个统计类别的专项,这意味着干细胞成为国家的支撑产业之一。

去年,陈海佳继续就这一领域展开调研。作为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学会的会长,陈海佳表示,每年广州都会举办一届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大会,大会上会有来自各国学术界、企业界人士的相互交流,他从中可以做横向和纵向的调研工作。另外,每年他也会在省政协的支持下开展干细胞的产学研医座谈会,了解到产学研医相关各方的诉求。

陈海佳透露,今年他的其中一份提案,是涉及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全球生态圈。他解释称,干细胞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从社会价值来说,这是治疗疾病的新方案;从经济效益来看,有权威机构曾预计,到2020年全球该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预计占到其中800亿美元。在他看来,打造干细胞产业集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干细胞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外溢性强、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聚集和带动相关配套衍生产业发展的效应明显。”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一旦形成干细胞全球的生态圈,就可以获取区域的优势,以此对标世界各大湾区。

■采写: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沈逸云 李应华 通讯员 申长江 ■摄影: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夏世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