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晓懿:粤籍印学名家以学术高度引领篆刻创作
日期:[2019-03-03]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吴晓懿书法作品


南越国是秦汉时期岭南的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通过考古出土发现,当时的帝王玺印制作就十分精良,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晓懿更认为,这是“汉印中的佳构”。那如何把古代的精良技艺继续传承与发展?吴晓懿则认为,“将古文字与书法、篆刻三者结合到最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会通的‘三合’治学精神,印人才不会沦为匠人。”

南越国玺印是汉印佳构

收藏周刊:如何理解岭南印学的历史与传承?

吴晓懿:岭南因地处五岭之南而得其名,背负湘桂,面朝大海,腹有港澳明珠镶嵌,又与南海诸国隔海遥望,是吐纳近代文明,传播海洋文化先声之地,又是开放改革的重镇,但其文化形态却有“但开风气不为师”,“静水深流”的内敛特质。

虽然有人曾认为岭南自古以来是百越之族集居之地,受中原文化的洗礼较晚,草莽之味犹在,是“文化之沙漠”。其实不然,明清以来,岭南人才辈出,其文化可以与江南文化颉颃,可谓“文化沙漠下面有石油”。

岭南印学也不例外,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传承脉络。上世纪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两汉时期南越王墓和二十一世纪初于广州北京路附近又发现了南越国公署遗址,出土了大量西汉时期的玺印,其中包括文帝行玺、右夫人玺、泰子、赵眜等十多枚印章,制作工艺精良,使用材料上乘,是汉印中的佳构,也是研究中国印学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

理论与实践相会通,印人才不会沦为匠人

收藏周刊:近现代岭南印学有着怎样的整体面貌?

吴晓懿:近一百年以来的岭南印坛俊彦林立,群星璀璨。其中有邓尔雅、简经纶、冯康侯、易大庵、容庚、商承祚、罗叔重、马国权等。究其渊源,这群异军突起的粤籍印学名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他们都是古文字学家,以学问之气贯注于篆刻创作之中,并融浙皖两派的印学技巧,以“印外求印”为底色,讲求“意与古会,文含今情”的理念,开启“岭南派”印风的新局面,其中以容庚(颂斋)、商承祚(契斋)为代表。他们早年受家学影响,又负笈北上,拜“罗王学派”的代表人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研习古文字学,又师承马衡、沈兼士等名家,曾有“甲骨四少年”之美誉。南归羊城之后把“罗王学派”的学术正脉和篆刻的技术带回广东,以津后学,启岭南之印学。容商二老的古文字学成就蜚声海外,在作印方面又功力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秦隶书法创作方面,又独树一帜,是时人难以企及。他们主张将古文字与书法、篆刻三者结合到最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会通的“三合”治学精神,印人才不会沦为匠人。

简介

吴晓懿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专家、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高校书法学术委员会委员、岭南印社副社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