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酱油也看准“儿童专用”, 有必要吗?
日期:[2019-03-12]  版次:[A22]   版名:[慧生活]   字体:【

营养大讲堂

新快报讯 记者陈思陶 通讯员林惠芳报道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家长们在给孩子选购食物时格外注意“健康”“有机”“无添加”等品质。应运而生的是市面上各类儿童食品,就连调味品也有“宝宝专用”。“宝宝专用”一般价格不菲,但不少家长欣然接受,这些儿童专用的食品会更有益于孩子健康与营养吗?营养专家称,目前国家并未出台儿童调味品标准,市场上的一些儿童专用产品可能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高。

普遍称“低盐”,价格比普通酱油贵得多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进口超市,儿童酱油被摆放在调味品专区的显眼位置。某款产自日本的昆布儿童酱油110ml售价约30元,标签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据其瓶身所示营养成分表,蛋白质含量6g/100ml,钠含量27.6mg/ml。除强调低盐分、不给孩子肾脏增加负担,销售人员表示产品还不添加化学调料、防腐剂、酒精、着色剂等,通过海鲜成分增鲜,是店内销量排名靠前的儿童酱油之一。

某款产自美国的无盐有机儿童酱油,180ml售价约40元,瓶身所示的营养成分表上,蛋白质含量为10g/100ml,酱油钠含量为64mg/ml。瓶身并未标注儿童适用年龄,但销售人员表示产品是无盐酱油,适宜6个月以上宝宝食用。对于含钠64mg/ml,而产品显示“无盐”,销售人员解释,“无盐”并非纯粹不含钠,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不额外添加盐分,酱油中的钠来自于原料天然发酵;且酱油额外添加了铁、钙、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会特意选购儿童专用调味品,价格比成人酱油贵很多。”家有6岁、1岁两位宝宝的李妈妈表示,孩子和成人一起食用调味品很容易摄入过多盐分,对肾脏造成负担。但对于儿童酱油成分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虚标等问题,李妈妈表示并未详细了解,最初选购是听取育儿博主的建议。

焦点

更低盐?钠含量可能高于普通酱油

“一盐出百味”“不吃盐没有劲儿”的说法广为流传,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每日盐摄入量超过10g,北方地区高达12g-16g。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内,儿童更要低盐、少盐。“1岁以内宝宝无需额外摄入盐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彭武江表示,婴幼儿时期过早、过多摄入盐分,成年后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概率将提升。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建议, 6个月—12个月婴儿每天所需钠为350mg。记者计算市面上部分儿童酱油钠含量,某加含量约74mg/ml,某厨含量约为64mg/ml,而某鲁普通酱油钠含量仅为50mg/ml左右,某海普通酱油钠含量为64mg/ml。儿童酱油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粗略一看并不高,但往往存在“每份15g”“每份5ml”等小字标注,在换算后其钠含量与普通酱油接近,甚至高于普通酱油。

彭医生认为,儿童专用产品受家长欢迎源于“认识指导消费”,但儿童专用产品在食品领域落实有一定难度,一方面生产食品的原材料并不特殊,非儿童专用种植或养殖;另一方面不同月龄、年龄段儿童营养成分摄取限制量不同,笼统地称“儿童专用”并非适宜所有儿童。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显示,每100g或100ml食品中含钠量小于等于120mg即可声称为低钠。但彭医生提醒家长,目前国家还没有钠含量方面的儿童用量标准出台或政策引导,市面上的儿童专用产品主要为企业标准,产品含盐量接近“低钠”标准的最大值,选购需谨慎。

更味鲜?可能含有较多添加剂

李妈妈表示,除了低盐,选购儿童酱油也是因为味道比普通酱油更鲜,孩子更爱吃。

彭医生表示,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和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分级为氨基酸等成分相关,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表示氨基酸含量越高。氨基酸态氮高于0.8g/100ml是特级酱油,达0.7g/100ml是一级酱油。

记者发现,国外进口儿童酱油多数并没有标识氨基酸态氮含量,国产儿童酱油则有明确标识,且多达到特级酱油水平,部分产品氨基酸态氮超过1g/100ml。但该含量可通过添加味精等添加剂提升,部分产品在配料表中明确表示含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等成分。

彭医生指出,儿童专用食品更受孩子喜爱,和其添加特殊的香料提升口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使用味精增鲜、增香。“孩子3岁以内不建议吃鸡精、味精。”他建议,学龄前孩子的餐饮尽量单独制作。因孩子对口味的选择并无意识,受成人影响较大。部分长辈因味觉退化而口味较重,此种情况下孩子的口味也会加重,从而出现长辈带的孩子比家长带孩子更爱喝水的现象。

更营养?调味品并非营养品

一些儿童酱油号称加铁、加钙等营养成分,同样吸引家长购买。

但以某日本产儿童酱油为例,其钙含量不足40mg/100ml,锌含量不足1mg/100ml,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彭医生表示,调味品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食品色香味,提升口感。家长使孩子均衡饮食获得营养,不宜将调味品作为营养补充产品。烹饪方式也应尽量保持“原始”,低龄阶段以蒸、煮为主,年龄稍大后再增加炒制食物。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