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展子虔《游春图》开创了青绿山水画之源
日期:[2019-03-17]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五代 赵喦 八达游春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每当春意萌发,春光四溢之际,携春而户外踏青,成为唐人娱乐生活中的惯常之举。其喧嚣的景况,为盛唐的社会平添了无限风光。

游春踏青,是清明时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为重要的表现题材之一。而作为我国最早的山水画之一展子虔《游春图》,描绘的就是春天的景色,从那时起,山水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种,《游春图》也成了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隋代开始,山水画自成体系

中国山水画艺术在隋唐以前,基本都是作为其他画种的搭配景物而出现的,并没有能够独立出来,更谈不上自成体系。这个时期出现在其他绘画中作为点缀的景物简单,“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况,根本不符合法度。到了隋代,展子虔的出现,便彻底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格局。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中国山水画从其他绘画中剥离出来,自成体系。其代表作《游春图》就是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

展子虔的《游春图》为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对作品作了如下解说: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文璟认为,对于春天,中国古代画家有着各自的理解,勉强分类,大概可以分为“夜静空山”式的空灵隐逸和“万紫千红”般的世俗休闲,两者各有千秋,相映生辉。

前者以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为意,意在笔先,试图将画者心中之春意渲染于纸面;后者当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为纲,纲举目张,重在描写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

进一步而言之,两种绘画类别虽然体现了中国文化有史以来的两种思维模式,但其审美趋向却可以归之于一点,即郭熙所谓的“春山淡冶而如笑”。

“宋之前,中国绘画大多没有名字,更无落款和作者签名,所以皆由后人因绘画内容而题写画名,此图即如是。纵观此图,青山叠翠,桃杏芳菲,确实写的是春天气象,笔墨技法虽然尚显稚嫩,但春意盎然,溢卷而出。”陈文璟表示。

虽说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游春图》的珍贵性是不争的事实。爱盖戳和写题跋的古书画头号粉丝乾隆已经用自己的亲笔题跋表达了喜爱之情,题跋摘录:“水随笔底生波澜,意着花丛芳未阑。伊人妙解寓法外,艳裔韶光正好看。韶光祗以物情媚,更值景明与风细。游人各尽凭赏豪,小步亦骄锦鞯被,锦鞯绣径盘差参,开唐画祖诚无惭。”简而言之:得此画朕心甚欢!

唐朝中后期绘画更多表达审美品位

大约稍微后期的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此图不同,以鲜衣怒马的人物描写,以杜甫《丽人行》诗意为文化背景,使人们既可从画中人物的从容懒散中体会到春天的适意,又可从其成熟的人物勾勒中体会艺术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以写实的文笔抒发字外之旨,张萱以写实的画风抒发画外之音,固然在展现现实意义的层面有深有浅,但于艺术审美来说,或许“美”是一个更加直接客观的“审评”标准。

在陈文璟看来,这里的绘画主题人物不再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忠臣孝子,主题故事更不是经典故事的解读,而是将绘画理想的落实转向了现实生活,绘画视野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补充,而在于自我表达的审美品位。

有观点认为,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这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张萱是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的。试看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这种表现手法,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实际上,在张萱之前,专画妇女的人物画很少见,而像顾恺之《女史箴图》一类的画,大都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从这一角度讲,张萱画现实生活中妇女题材,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诚然,唐朝中期后长期的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的极大繁荣,科举制度的推行又渐渐消除了门阀势力,使中国绘画于此时才一变而成为独立的文艺门类,这是中国绘画蓬勃发展的客观条件。

据资料显示,当时唐人的春日出游,主要围绕在三月三日上巳日、寒食、清明等节令之时进行。对于官员们的节假日游乐,唐皇所持的态度乃是大加鼓励。唐玄宗在《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中诏令百官:“春末以来,每至暇日……赐钱造食,任逐游赏。”上巳、寒食、清明等节,都是唐代的公休假日。

于是,春假之时,长安城中,上至王公显达、名门姝丽,下至庶民百姓、寻常人家,便在春风摇荡中,纷纷涌出城外,寻幽览胜。一时间“香车绣毂, 罗绮生风,宝盖雕鞍,珠玑耀日”。

藏品轶事

张伯驹卖豪宅 收购国宝《游春图》

清朝覆灭后,《游春图》落入京城装裱名家马霁川等人之手,张伯驹得知《游春图》现身,立马询价,开价800两黄金。最后协议成交的价格是220两黄金,为能尽快得到《游春图》,最后张伯驹决定只好忍痛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房院出售,这可是一处豪宅,原为大清太监李莲英私邸,这也是张伯驹最有价值的家产了。

张伯驹虽出生富豪,但多年收藏已搞得外债累累,卖衣服当首饰,到处借钱,最后把大清太监李莲英私邸的院子以2.1万美元卖了,又把钱兑换了20条黄金,东拼西凑,直到破产也只搞了130两。他又签字画押表示随后设法补齐余款,又请马保山担保,《游春图》才落入他手。

后来,张伯驹因收藏《游春图》,而自号“春游主人”,一直都沉浸在能购得《游春图》这一古之珍宝的喜悦之中。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参考文献:《陈文璟《古代中国画里的春天》)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