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地铁公厕革命,回应核心诉求才最重要
日期:[2019-03-26]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耀琪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地铁就车站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招标,计划投资逾6500万元翻新既有线路的95座洗手间。改造项目包括调整男女厕位比例、增设掩盖如厕声音的电子装置、厕位占用检测装置、安装高清摄像机并结合人脸识别技术等方面。究竟此举能否推动解决乘客如厕难的问题,社会都在关注。

随着网络里程成倍增加,站内换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地铁站内厕所成为必然选择。本次改造涉及的厕所,分别位于二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十三号线、知识城线、APM线。很显然,这次改造是“锦上添花”。遗憾的是,客流爆棚的一号线和三号线都是没份的。而五号线的自建厕所大概只有五个,看来也是难以应付客流需求。

按照官方数据,3月1日当天,地铁多条线路客流量超过100万。其中,三号线254万(含北延线)、二号线161万、五号线134万、一号线114万。海量的客流,自然就有相应比例的生理需求。即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群有需求,那也是海量数字,无法忽略。为了应对旅客的如厕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地铁方面都应该有充分的应对。

比如,作为权宜之计的“地铁站附近洗手间分布图”,应该更加普及。在重要站点内外,地铁可寻求和城管联合解决,通过开设临时简易公厕,主动满足旅客需求。至于根本对策,不妨强制要求每个站内都要建设厕所,或者学习国内一些大城市新建地铁的成功经验,在付费区内、站台范围设立厕所,这才是真正“救急”的做法。毕竟,如果为了解决内急特意要跑到闸机外找厕所,路远折腾不说,车费也是要损失掉的。

至于提升质量方面,安装人脸识别之类,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希望杜绝问题人员公厕内滞留。但是人脸识别的数据库从何而来?公民隐私和信息如何不外泄?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实际作用?这些都需要长期检讨评估的。相比之下,更有现实意义的就是男女厕位比例。不过,如果站内厕所本身空间很有限,比例变化,也许只能是个位数的消长。

地铁站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和交通枢纽,其地位和机场、高铁站同等重要,所以也应顺应国家对厕所革命的要求。一方面不能追求五星级,防止形式主义做花架子,增加无谓功能;另一方面,满足核心诉求亦需与时俱进,比如不该因为消费量大,就直接把厕纸、洗手液都省掉了;落成开张接受参观是什么样子,半年后还能保持水准才是关键。尤其是保洁方面,必须高标准从严要求,做出国内一流水平的样板,否则面对大客流反而可能会成为污染传播地。

总而言之,地铁方面应该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在站内厕所的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且作为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工程普及所有新线路,渗透旧线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和广州这座国际化大城市相匹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