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不越位”式扶贫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2)
日期:[2019-03-29]  版次:[T09]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扶贫工作队员建立一个240多亩的桑葚园。

■3月20日,贫困户在扶贫桑葚园采摘桑葚。


2

“造血”让孤贫夫妇收获第一桶金

上坡村是一马平川的田野,矮旧房子不在少数,也显示了村子经济基础的薄弱。黄妃利夫妻就住在上坡村下辖的山口自然村。

这对夫妇是村里有名“孤贫夫妻”,四个孩子里有一个因为生病时治疗不及时,已夭折多年,是这个家庭无法愈合的伤口。

“我要脱贫。”这样的念头一直在黄妃利脑海打转。然而,靠什么脱贫?缺资金、缺技术……赤贫家庭只能艰难度日。

对于这样的家庭,扶贫队没有一味“输血”。除了桑葚种植,省烟草局扶贫工作队还发展了生猪养殖产业。给予报名的贫困户提供两头母猪和10头猪崽,鼓励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这样的生产资源,让黄妃利夫妇如获至宝。

资源,带来动力;动力,转化成了黄妃利的生产积极性。家中没有猪圈,夫妇俩连夜到田间砍竹子,搭起猪棚,安置“扶贫猪”;没钱买猪饲料,妻子陈春梅每天早上步行3公里,到野外的番薯田捡满一筐筐红薯,背回家里磨粉、喂猪;怀孕母猪临产了,陈春梅既当饲养员,又当护士,怕护理不当影响饲养成果;小猪崽出生,黄妃利担心母猪翻身会压死小猪,日夜看守,不容有失……

去年,他们一家向张俊峰交出了一张可喜的“成绩单”:“我家最高纪录养了58头猪,今年春节前卖出了50头,换了将近7万元!”

有了这笔卖猪收益,家里的经济条件总算是宽裕了不少。黄妃利没有乱花这“第一桶金”,他和妻子买来红砖和水泥,为剩下的8头猪盖上了猪圈。余下的1万多元,他们用来“奖励”了自己,买了移动板房,安在猪圈附近,作为临时新家。

3

扶贫路上不漏一人

贫困户有干劲,对生活有了盼头,驻村工作队最开心。今年是张俊峰在上坡村驻村第三年,他发现,在精准扶贫举措之下,上坡村越来越多靠勤劳致富的“杨妃二”“黄妃利”。

怎样给贫困户注入内在驱动力?张俊峰和扶贫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做法:“扶贫工作尽量做到了‘到位不越位’。”

三年来,省烟草局对上坡村共投入1180万元帮扶资金,除了主导扶贫产业的桑葚种植基地,还开发了光伏发电、投资园艺种植、投资水产养殖等10个扶贫项目。然而,花精力最多的,是“扶志”。

“扶贫,需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智、扶志、扶自力更生。贫困户要脱贫,我们就扎根到基层,不断改变小部分人‘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他们的骨气和志气,让贫困户打骨子里想到,‘我要脱贫,而不是‘要我脱贫’。”张俊峰等扶贫队员利用省烟草局的帮扶资金,投入了4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帮扶资金,让贫困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收获财富。

这样的“不越位式扶贫”,为上坡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村里那个只爱“喝二两”的“懒汉”也没有被落下。省烟草局扶贫队员走进懒汉家里,天天和他日常交流,成功改变了“懒汉思维”。从此,上坡村就少了一个懒汉,多了一个保洁员。

截至2018年底,上坡村76户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经有70户215人达到了脱贫条件。

4

走在“上坡路”上的上坡村

今年春节,在外地务工的上坡村人回到家乡,发现村子有了欣欣向荣的变化:以前距离偏远的村卫生所,搬家了!搬到了村中心;曾经漆黑的村主干道路装上了241盏路灯;还以“奖补”形式建设了24.24公里的硬底村道……这些都是省烟草局扶贫工作队结合上坡村实际和村民需求完善的。

陈汉斌是上坡村唯一的村医,但他所办的诊所离上坡村民居聚居处有两三公里的路程。村民生病,去看一次村医,十分不便。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镇共同支持下,新卫生站动工建设,位置就在上坡村的村中心,紧挨着上坡村党群服务中心。

“新卫生站的面积是之前的两倍,医疗设备也是全新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再过段时间,等新设备装好,卫生站就可以启用了。”陈汉斌告诉记者,他打算去进修,“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得跟上。”他说,以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与新卫生站一条水泥路之隔的是上坡小学。这所小学曾是一间简陋学校,孩子们上学要自带座椅,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省烟草局为上坡小学启动了助学行动,不仅投入60万元完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还为学校争取了不少资源。

如今,校园绿草萋萋、树木葱茏,每栋教学楼都绘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透过玻璃窗,教室里面格外敞亮。不仅如此,学校也挂上了“湛江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湛江市达标学校”“遂溪县双优学校”等牌匾。“我们学校,从不被大家看好到成为全县环境最好的村办小学,说明上坡村正在走‘上坡路’。”上坡小学校长陈少文感慨,这是不少村民对村子变化的最直观体会。

去年底以来,一项关乎全村饮水安全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不久的将来,健康之水源将通过管道,流入家家户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