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18年18家影视企业一半亏损 行业“去泡沫化”开始显现
日期:[2019-04-22]  版次:[A21]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廖木兴/图

近期,印纪传媒发布公告,自2019年4月8日开市起,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印纪传媒”变更为“ST印纪”,成为2019年第一家被“戴帽”的影视股。除了印纪传媒,各家影视股也已陆续披露2018年业绩快报或年报,显示不少A股影视公司遭遇经营生涯危机。从业绩分析来看,那些秉承“内容为王”,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影视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新快报记者 许轩语

数据

18家企业净利润为正值者仅9家

据新快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12家影视股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另有6家企业公布2018年业绩年报。结合多家企业业绩表现来看,2018年影视股整体表现不尽人意。

首先从营业收入规模看,2018年,万达电影的营业收入数额在18家影视企业中排名最前。2018年,万达电影实现营收收入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6.59%。万达电影称主要是2018年公司新增影城数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规模排名第二的是华策影视,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8.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净利润方面,光线传媒以行业龙头身份领先,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72.93%。万达电影以12.93亿元的净利润收入次于光线传媒。

不过,记者对比18家企业后发现,2018年影视股的净利润水平大不如前,其中除了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北京文化、华策影视、金逸影院等9家企业录得净利润收入为正值外,其他9家企业净利润收入均为负值。

此外,从营收、净利润同比增跌幅度分析,也可窥见2018年影视股集体陷入低谷。华录百纳、当代东方2家企业的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明显,分别同比下滑3157.61%和1464.0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光线传媒以72.93%的正增长名列前茅,但这看似亮眼的业绩表现实则与光线传媒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大。业绩快报中解释,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于报告期内出售所持有的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处置资产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据悉,光线传媒从新丽传媒中获得22亿元收入,以其14.1亿元净利润折算下来,假若没有新丽传媒股份作为支撑,其本身的业务收入将是负数。

再看企业营收增跌幅表现。同比跌幅最大的为印纪传媒(更名后为“ST印纪”),2018年营业收入为3.8亿元,同比下降83.7%,其在快报中解释,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行业整体下滑,公司及客户资金紧张所致。无独有偶,这家被券商直呼“看不懂的公司”2018年净利润也遭遇滑铁卢,巨亏20.06亿元,同比下滑358.36%。而目前,ST印纪还压负着控股股东质押率高企、控股股东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应收账款回收难等问题。

原因

商誉问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

商誉问题在影视股中存在已久,在2018年的业绩快报或年报中,多家公司认为业绩下滑是受到了商誉减值的影响。当代东方提到,预计2018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就包括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商誉存在较大减值风险,拟计提约8.76亿元的商誉减值。

ST中南则称,自2011年来因合并已累计形成了约23.87亿元的商誉,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影视行业及游戏行业的政策环境及公司内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受此相关因素影响,公司相关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因此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15.8亿元。华录百纳预亏33亿元,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5亿元;慈文传媒预亏10亿元,其中预计对赞成科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约为8.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电影以96.6亿元的商誉余额荣获“商誉魁首”。据了解,自万达电影上市以来就开启了一系列并购,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其累计商誉达到96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达到76.79%。高商誉影视企业不在少数,包括当代明诚、ST中南的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均超过50%。

回顾2018年,影视行业受“阴阳合同”事件等影响,影视市场迎来了去“泡沫化”等危局。特别是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在过去影视公司以并购方式疯狂扩张的前提下,市场被鼓吹到超出实际能力。在2018年接连爆发出的影视行业相关问题的刺激下,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商誉减值为其埋单。分析认为,行业环境下滑,并购企业业绩达不到预期水平,因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也随之而来。不过,有市场分析人士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商誉减值不完全看作是坏事,这可以将过去“泡沫化”严重的影视市场进行大洗盘,最终留下来的影视企业才是真正适合在资本市场中生存的。

反思

“内容为王”才是

影视公司业绩稳定的关键

尽管影视行业正处于洗牌中,但并不意味着影视行业毫无发展前景。根据部分企业业绩快报中提及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情况说明来看,聚焦影片“内容”本身才是影视企业应该坚行的方向。

光线传媒在业绩快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期票房的影片共计15部,总票房73.8亿元,包括《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戏》等多部口碑影片。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戏》分别收获33.97亿元、13.55亿元票房。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北京文化的电影业务收入为北京文化贡献5.16亿元,占总营收的42.81%;其中,总票房高达31亿元的《我不是药神》为北京文化带来收入2.55亿元;《无名之辈》为其带来收入近1亿元。

可以说,“内容为王”仍为未来影视业聚焦的重点。纵观影视企业业绩快报,抛去商誉减值的原因,影视企业录得业绩下滑的原因正在于主营业务下滑。也可以这么理解,做好主营业务(影视、电影)才会给影视公司带来实在稳定的业绩提升。

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张海燕表示,电影制作不能求量,而要以市场角度出发把握剧本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慈文传媒总裁、董事长马中骏提出,要在影视热背后注入一些冷思考,应以“内容为王”,以品质“吸粉”。“大IP+大明星”也不再是万金油,影视制作需要回归到“匠人”的精神和态度上。

6家A股影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证券名称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净利润 同比增长

(亿元) (%) (亿元) (%)

万达电影 141 6.59 12.93 -14.72

华策影视 58.75 12 2.13 -66.44

华谊兄弟 38.98 -1.23 -9.86 -219

金逸影视 20.10 -8.24 1.58 -25.29

北京文化 12.05 -8.78 3.26 4.99

光线传媒 15.26 -17.23 14.1 72.93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