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青少年阅读量谁最多? 小学生是王者
日期:[2019-04-23]  版次:[A23]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近年来,关于少年儿童沉迷网络与手机的新闻屡见不鲜,但也有一群“别人家的孩子”沉迷阅读:据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统计数据,2018年度,8岁的邹崇闻同学借阅量达1123册,7岁的殷金嬉同学借阅量达837册,10岁的李政亮同学借阅量达631册……读书小明星们阅读量确实惊人,那么大部分孩子的阅读情况又是怎样呢?时值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随新快报记者共同关注广州中小学生阅读情况与阅读质量的提升。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调查

未成年人阅读量: 小学生最多 初高中锐减

据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统计,2018年度全市少儿书外借量1750.16万册次,占全市外借量的60.46%;未成年人阅读群体的活跃读者年龄集中在7岁~11岁,即小学生群体居多,特别是10岁读者最爱看书;同时,学龄前群体借阅量逐年上升,而14岁~18岁群体的借阅量急剧下降。

广少图分析指出,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引导极有潜力,而中学生群体的阅读心理及阅读喜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小学中年级阶段读书量爆发、高年级读书量下降和学生年龄、识字量与学业相关。阅读推广人刘海龙表示,小学生低年级阶段考虑到识字量的问题,以采蜜式阅读为主,享受阅读的甘甜与乐趣;到中年级阶段,识字量上升则阅读量、范围出现爆发增长与扩大;高年级阶段,一方面面临升学考试压力,从而减少课外阅读量,另一方面年龄的增长和阅读品鉴能力的提升,也使阅读从海量趋于精量。

建议

建立智慧阅读平台 用大数据促进学生阅读

据《广州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状况调研》统计,平均每周投入1~3小时课外阅读的学生为35.1%,3~5小时为29.39%,5小时以上为22.9%;仅有44.6%的人认为中小学生读的书是基本有益的。

对于中小学生阅读时间与质量的提升,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莫雷表示,可建立 “学生智慧阅读平台”,利用大数据、行为分析以全面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该平台有中外优秀图书管理系统,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以年级为纵向维度、数目和培养目标等为横向维度,界定适宜的图书入库,并统一编码;二有学生读书管理系统,学生进入该系统进行阅读登记、选择与汇报,并由系统提供学校或教师留存的统一指导信息、个性化的实时阅读指导、全程的阅读监管等,并根据学生阅读行为转化为阅读成绩;三有阅读素养提升系统,基于阅读行为录入和测试录入,更新、提升阅读要求,指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以及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据莫雷教授介绍,该平台已在部分实验学校建设并使用。学生使用平台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阅读情况调研,每周平均投入阅读1~3小时的人下降为22.63%,3~5小时下降为28.26%,5小时以上则提升为43.31%;同时,认为中小学生读的书是基本有益的比例也提升到66.36%。

选书

不必追求“高大上” 平衡阅读兴趣与营养

据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统计,2018年度,文学类(包括儿童文学、文学作品与绘本作品)借阅量最大,占54%,艺术类和自然科学类作品并列第二,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作品居第三位。

关于书的品类选择,华阳小学语文老师肖老师表示,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名著,可能会减弱孩子的读书兴趣;但孩子有兴趣的校园书籍,家长往往担心缺乏精神营养,肖老师建议尝试群文阅读,从学过的课内文章入手,找同类型、同作者作品延展到课外阅读,如《傅雷家书》《朝花夕拾》等非大部头名著,或《昆虫记》《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等趣味较强的书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