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三年奔走种下致富果 期满留任只为兑现一个承诺
日期:[2019-04-26]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军人出身的李庆国决心在蒙村这个新“战场”上开展一场帮助村民脱贫的战役。

■村里的江橙果园里,村民热情地跟李庆国聊果园结果的情况。

■李庆国经常走街串巷,了解村里的民情。

■李庆国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条件非常困难的贫困户,时常去村民家里聊家常。

■百香果园里,正在干活的贫困户热情迎接李庆国。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李庆国

“你看,这50多亩的百香果园都绿了,过多一两个月就可以挂果了!”4月17日,李庆国站在湛江市廉江市石颈镇蒙村址的高处,指着远处一大片平整的墨绿色,对新快报记者说道,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2016年底,作为建设银行广东省湛江分行员工,54岁的李庆国主动请缨,来到蒙村驻村扶贫,并担任村第一书记。

而今的他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穿着简单的条纹POLO衫和黑色裤子,跟刚从泥地里干完活回来的村民别无二致,用蒙村村委干部唐鸿毅的话说,“他就是我们蒙村人。”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晴

跨省调研,荒地上种下致富的百香果

蒙村位于两广交界,下辖6个自然村。李庆国刚来时,在几个自然村里转,经常找不到路。

“这里没有水泥路,杂草丛生,一般只能看到十米远。”他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这里的恶劣环境还是让他感到些许惊讶。蒙村耕地稀少、贫瘠砂石地多,被称作“石头村”。总人口4083人,仅有耕地面积1440亩。村民生活水平低,贫困户有82户215人。军人出身的他,决心在这个新战场上开展一场帮助村民脱贫的战役。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关键。2017年初,李庆国带领村干部来到地形、气候与蒙村相近的广西贺州考察,学习取经。最终决定引进移植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广的百香果种植项目,作为增收特色产业。向水果经销商购买果苗时,与对方签订了生产指导、销售协议,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同时,他还发动蒙村村委干部自掏腰包,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用村民50亩荒废的农田,成立百香果经济合作社。

打消村民顾虑,村里兴起承包热

这50亩土地涉及中蒙、上蒙村几十户村民,他们一开始都有些顾虑,担心平地之后找不到自家的地、种植要在地上立许多石柱子,万一以后不种了要移走柱子也是难事……李庆国与村委干部从村集体利益出发,不断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才终于让这个项目在蒙村顺利落地。

走进百香果园,一根根石柱子整齐矗立着,上面织起的铁网蔓延生长着枝藤,郁郁葱葱,工人穿梭期间修剪枝叶。6月果树就会陆续开花结果,每天都会有果子收。

果园主要雇请贫困户来工作,一天工资是80元,年底还会根据收益情况给贫困户发分红,2018年给每户发了800元。李庆国说,去年果园亩产一千多斤,今年达到两千斤没有问题。按照3.5元一斤的批发价算,产值可以达到几十万元。

看到种植果树能赚钱,一些村民也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进一步带动了村里的就业。

学技能、富脑袋,乡村风气大改

贫困户罗香兰(化名)平常会在果园干活。一见到李庆国,她热情地迎了出来,唠着家常。

罗香兰家里有4个孩子,从前她在家照顾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附近村镇做些杂活,生活十分困难。在李庆国的鼓励下,罗香兰的丈夫学习了装修工、水泥工的技能,每个月的收入从以前的一千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三千多元。现在果园离家很近,罗香兰可以在里头帮忙除草、摘果子,每个月工作十几天,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罗香兰家自筹10万元,国家出资5.2万元,建起了一层的平房。新家里节能电冰箱、超清电视、波轮洗衣机和建行捐赠的电饭煲等一应俱全。冰箱里是满满当当的肉、菜、鸡蛋,还有小蛋糕和一些零食。墙上挂着罗香兰亲手绣的烫金边的红色“福”字挂幅。

“家里人多,我们打算赚够了钱再建第二层。”罗香兰信心满满地对李庆国说。

唐鸿毅说,以前很多村民在家里打牌,可以从早上7点打到下午5点,没日没夜。李庆国的到来改变了村里的风气。

驻村之后,李庆国积极联系了当地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部门与专业生产户,开展讲座、培训,让村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以技术带动脱贫。同时,为了使科学种田、知识富农成为一种常态,在李庆国的主导下,村里建立起“农家书屋”,增添了农业、电工等各类实用书籍,让村民脑袋“富起来”,开拓视野眼界,掌握致富技能,改变了以前农闲打牌消遣的陋习。

走街串户,时刻记着最难的贫困户

李庆国几乎每天都在村里泡着,为扶贫的大小事奔忙着。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条件非常困难的贫困户,刘六妹一家就是其中一户。

刘六妹家是低保贫困户、残疾户,她的丈夫十几年前病故,家里有4个孩子,其中小儿子及小女儿都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为了帮助这一家摆脱贫困,百香果园或是其他地方一需要人手,李庆国就会喊上刘六妹去帮忙。平常也会多给她发放生产物资和慰问品。也正是在李庆国的鼓励下,刘六妹的大儿子选择外出打工。现在除了政府每月发的1400多元生活费,收入主要靠她的大儿子打工和刘六妹在家务农。

“没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顶上去做,生活会好的。”临走时,李庆国拍拍刘六妹的肩膀说道。

申请留任,期盼帮村民修好农田水泵

去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肆虐广东,李庆国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过治疗,病情稍微稳定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扶贫岗位。

李庆国平常住在村委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家当十分简单。一进门是两个放置着贫困户资料的柜子,后头的桌子上摆放着电脑,床上横亘着两根铝棍,晾着衣服。

他从桌子底下拉出了一个塑料箱子,里面装着他的电饭煲和几瓶村民送的橄榄和腌制菜,锅里还有吃剩的粥。

“早上吃粥,中午水干了又能吃上饭。”为了节省时间,李庆国就这样一锅二煮,一煮吃一天。他说,村里缺水,这样也可以省点水。

蒙村紧邻九洲江,村民多以种植水稻为生。李庆国和村党支部多次走进水利部门争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利用农闲组织村民开挖改造、修复因台风损毁的水利设施2.1公里,解决了农业生产取水难、旱涝不均的难题。

还有一个月,李庆国的驻村扶贫任期就满了,但他心里还有一件事放不下。他指着远处的农田说,那里的水泵如果能修好,将大大改善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因此,他申请继续留在蒙村扶贫,希望尽快筹措资金,帮村民把水泵修好。

“如果这件事没有做好,我总觉得对村民没有交代。”他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