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带着孩子做义工让我能坚强生活下去
日期:[2019-05-11]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华仔(中)和喜姨(右一)一起庆祝20岁生日。 受访者供图

■喜姨目前在华林街社工站任义工。

熟悉陈新喜的人都叫她“喜姨”。喜姨的第一段婚姻过得并不欢喜,经历了两段婚姻、家人先后患病,种种生活挫折并没有击倒这位坚强的女性,她忘记伤痛,一次次重新站起。感恩于帮助过她的人,2005年开始做义工,并用行动影响了她的儿子华仔,做义工成了母子二人的生活方式,乐观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磨难不期而至,坚韧如斯,风雨难击。

妈妈素描

陈新喜,现年63岁,身材比较瘦削,留着一头卷曲的短发,熟悉她的街坊亲切地称呼她“喜姨”。2005年开始加入义工行列,目前是荔湾区华林街社工站的一名义工,获得广州市第六届义工之星等称号。从儿子华仔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带着他做义工,为困难群体服务,至今服务了14年。

在儿子华仔眼中,妈妈是位心如磐石般坚强的女性。尽管母子二人有跨越40年的年龄差,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不一致,但她前半生经历重重磨难,一直保持为人助人的初心,是他一辈子的榜样。

1

历尽坎坷 挑起重担

1997年,41岁的陈新喜下班间隙去了趟医院,从医院离开后医生所说的话犹在耳旁。

“医生,我想怀一个孩子。”

“41岁高龄已经不适合生育了,加上你身体长期不适,作为医生我想劝你不要怀了。”

彼时,陈新喜已再婚组成了新的家庭。

第一段婚姻,陈新喜遭遇了脾气暴躁前夫的打骂。然而忍让没有换来他的悔悟,陈新喜鼓起勇气起诉离婚。离婚后,独身一人的陈新喜虽有固定工作,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有时回父母家住几天,有时就在这个工友家住几天,然后又在另一个工友家待几天。工友知道陈新喜的情况,不忍她过着独自飘零的日子,主动给她介绍对象。

对方比陈新喜大了十来岁,陈新喜想着和男方就是“夹米落锅”(搭伙过日子)。于是没办什么仪式,领了证就一起生活。陈新喜形容丈夫话不多,性格比较温和,而且丈夫包容了她的过去,让她满怀感激,想着怎样也要为丈夫生下一个孩子。

1999年,陈新喜的儿子——华仔呱呱坠地。这份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接踵而至的是丈夫逐渐老去并患上了老年痴呆,她的父亲、母亲和弟弟先后患病。陈新喜要照顾幼子,又要继续工作,还要四处奔波、定期探望家里的病人,给他们煲汤照顾起居。陈新喜忙得没时间思考、没时间气馁。

幸好,陈新喜居住的街道一直尽力援助这对苦难母子,指引他们为家中病人申请了适合的医院。2005年,陈新喜带着已患老年痴呆的丈夫到西湾路做义工,辅助残疾人做手工品。陈新喜说:“带着丈夫是想让他能够跟别人多交流,这对缓解他的病情有帮助。”

有一次,华林街文化站组织附近小学生观看电影,陈新喜下班后顺道接华仔回家。华林街的社工李姑娘在电影放映完毕后,主动留住了学生以及家长。

“不知道在座的家长及小朋友有没有兴趣做义工呢?”李姑娘问。

“我。”陈新喜第一个举起手,华仔也跟着母亲举了手。

“我家人患病时,是街道的人主动帮我找渠道寻求帮助,饮水思源,我就是‘报恩’而已。”陈新喜说。而华仔回忆说起当时为何会去参加义工活动,“因为父亲病了我心情郁闷,想着以前跟着妈妈去做义工,心情就会变好。”

2007年,陈新喜和华仔正式成为了广州市义工的一分子。

2

母子拍档 齐面风雨

喜姨说:“当时家中四人患病时我手忙脚乱,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岁月没有怜惜这位年过半百的女人,噩耗再次传来,陈新喜的丈夫和父亲于同年病重离世。亲人的相继离世严重打击了这位坚强女性的意志。丈夫离世那天,陈新喜哭肿了双眼。华仔当时已经渐渐懂事,对父亲的离世也很悲伤,但他觉得首先要做的是让母亲重新站起来。这个沉默乖巧的孩子对垂泪的母亲说:“妈妈,您是不是不想煮饭?您不想煮那我去煮,您不想洗衣服,我去洗。”

“华仔这样乖巧,我有什么理由再意志消沉。”陈新喜终于开始振作。

“我妈妈的坚强是我所不能及的。”华仔清楚记得,母亲为了照顾华林街的残障人士冼姨,早晨起来送他上学后,就去了菜市场帮腿脚不方便的冼姨买菜。有时母亲不得空了,华仔也会帮着去买。直到冼姨满60岁,成功申请了居家护理员,陈新喜才结束了这项长达两年的义工服务。“以前,冼姨腿脚不便还要照顾父母,她如此坚强,也教会了我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陈新喜说她在帮助困难群体的过程中,自己也能不断汲取正能量。

有年春节,陈新喜带着华仔一起推着一位长者前去感受花市的热闹。一行人有说有笑,华仔说,母子俩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能帮到别人心境会更平和,岁月静好其实离他们并不远。

3

“分道扬镳” 各放异彩

2013年,华仔与喜姨就很少一起参与义工活动。即便是在周末,母子两人也各自忙碌在自己参与的义工活动中,难以碰面。后来华仔去了别的机构做义工,喜姨则留在她熟悉的华林街,参与义工活动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喜姨说:“每次华仔义工队的微信群有声响,他就会立刻翻看,觉得时间合适会立马报名,表现比我还积极。”

华仔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今年3月,华仔找到了一份物业管理的工作。生活重担挫不败母子的意志,陈新喜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经历了几次搬家后,她在几年前申请了公租房,生活重心有所偏移,能够专心做义工了。

去年开始,华林街的社工在华林街文化站天台辟了一小块土地种植瓜果蔬菜,收获后就送去给附近的长者。早已退休赋闲的喜姨每周不是去看望弟弟,就是去农场打理或是参与义工活动。对种植一窍不通的她为让农场有好收成,在下乡探访农村困难长者期间还向他们请教了种植技术。提到今年的收成,喜姨说:“没有去年好,入春后雨水非常多,我上次去看才长了一条长豆角。趁着今天天气好,采访完我就去打理一下。”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实习生 黎慧凝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