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躺赢”不再 消费金融进入下半场
日期:[2019-05-13]  版次:[A22]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制图/廖木兴

持牌消费金融2018年业绩分化明显

消费金融发展再次迎来政策利好。近日,银保监会发布拟推出的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中指出,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准入政策。不过,从近期1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上市股东披露的2018年报来看,消费金融发展已经告别了过去高歌猛进的阶段,头部消金公司净利增速放缓,如华融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仅为1680万元,同比下降88%。业内分析称,消费金融已经告别跑马圈地的上半场,进入了比拼核心竞争力的下半场,为了合规和成本压力,各家缩减线下渠道,转而运用技术手段发展线上渠道成为趋势。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

头部公司净利增速放缓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歌猛进的时代不再。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呈现分化趋势,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净利出现下滑,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势头良好。

近日,中国联通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2018年实现净利润12.53亿元,同比增长5.4%;而2017年招联消费金融的净利润行业最高,为11.8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66.97%。

马上消费金融的净利增速也放缓。重庆百货年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为5.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765%。

净利下降最多的是华融消费金融。据华融资产年报披露信息,华融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仅为1680万元,同比下降88%。中银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的净利下滑尤为明显。2018年,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为0.45亿元,与2017年的2.17亿元相比,同比减少79%,缩水约5倍;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5.6亿元,同比下降了59.27%。

不过,海尔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成的业绩“后来居上”。其中海尔消费金融成为各家公司净利增速最高,2018年净利润为1.68亿元,与2017年净利4768.81万元相比,同比增长250%。中邮消费金融净利增速仅次于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实现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99%。不过新快报记者发现,这两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较大还在于此前基数较小。

多重因素致利差空间受挤压

消费金融公司从2009年试点以来,被监管寄予发展普惠金融的厚望。得益于政策利好,消费金融迎来了高速增长期,业务狂飙。2017年现金贷乱象频发,175号文出台,在监管高压下,消费金融公司大多面临着“去杠杆”。根据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进入2018年后,遇到了杠杆率的限制的消费金融公司忙增资“补血”。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11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2019年以来,开年两个月就有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5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但完成增资过程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几个月,时间较长,也导致消费金融公司无法像此前一样快速发展。

除自有资金外,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还有股东存款、同业拆借、金融债券、发行ABS、银团贷款等。比如,2017年6月到2018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接受股东重庆百货的协议存款5.4亿元,协议约定利率为5.9%、6.1%。“较好的股东背景利于其发展,股东可以为其提供资金来源,或者通过担保的方式,使得消费金融公司比较容易获得银行授信。”嘉实金融研究院认为。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在资金市场上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很大优势。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年化利率最高要7%-9%。而利率相对较低的银团贷款、股东存款、同业拆借和ABS则极少数消费金融公司才能进入。

以发行消金资产ABS为例,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9年一季度只有锦程消费金融一家消金公司发行ABS,但融资成本与非持牌机构相比没体现出任何优势,其优先级票面利率高达3.75%,不但高于银行,也高于所有的非持牌机构(包括京东数科、百度金融和蚂蚁小贷)。

“资金成本和获客成本上升,借款利率上行空间也有限,我们都得严守24%的借款利率上限。”一位消费金融公司创始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利差空间压缩导致了净利增速放缓。

盲目扩张的“后遗症”

在消费金融上半场竞争中,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开疆拓土,占有市场、占有场景。许多消金公司业务如营销、催收等采用代理模式,虽然容易做大规模,但时常发生一些代理商或者中介“外访费”“手续费”等不规范行为。

去年4月,上海银监局对中银消费做出了138.68万元的行政处罚,原因是其2016年7月办理部分贷款业务时存在“以贷收费”行为。去年8月底,中邮消费金融就曾向各营销中心下发通知,从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启动为期四个月的对包括线下助贷机构、委外催收机构、场景合作机构等在内的各类合作机构的风险排查工作。

在监管和成本多重压力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收缩线下业务。“3C、家电等原先的主要消费产品现在都比较难开展分期或借贷业务,产品的生产方或渠道方自己也在做消费分期,行业骗贷乱象也让我们不得不收缩线下渠道。”华南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说。

近日,深圳市前海雪球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前员工爆料称,公司陆续逐步关闭云南、四川、河北、山东德州、安徽等地区运营。该公司主营消费金融外包服务业务,与诸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合作。

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赵国庆曾表示,“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回归有序以后,之前存在的多头借贷和借新还旧将被强约束,整体市场将缩减20%,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