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19太古汇×新快报“广府人间 穿粤韶华”广府文化体验工作坊启动
日期:[2019-05-15]  版次:[A08]   版名:[城事]   字体:【

为广府文化发声 呼吁传统文化保育及传承

从2015年起,广州太古汇就开始举办“广府文化体验工作坊”,至今已经四年。工作坊活动以“太古地产爱心大使计划”为载体,企业员工为活动主体,面向广大青少年,联合社会和主流媒体的公益与文化力量,以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原汁原味,寓学于乐”,使参与者在多位广府文化“传承人”的带领下,亲身感受本土传统之美。同时,也在年轻一代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关注。

2019年,“广府文化体验工作坊”迈入第五年,太古汇主动寻求突破,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和传播途径,以推动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向社会传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快报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主流都市报,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白领和中产阶层为核心读者群,曾组织广东省范围内的非遗传承人大型采访项目,出版著作《岭南大匠》及系列视频栏目,在南国书香节重磅推出,为广府文化发声,为非遗传承作出主流媒体应有的贡献。

因此,2019太古汇×新快报“广府人间 穿粤韶华”广府文化体验工作坊应运而生,集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同时也邀请到在同一个商圈的另一位“邻居”暨南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参与,连结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个小组齐探索实践 重现打动人心的经典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现实却是,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制造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习俗、手工艺的生存、传承和认知度,又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不加以系统挖掘和保护,这些有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以及手艺,要么将成往事,要么举步维艰。而那些手艺人——以“心”倾于指尖,以“情”注于传承的匠人,他们是谁,他们有哪些故事,又有怎样的际遇?让大隐于市的匠人精神得以发扬,让手艺的荣光慢慢复归,让历史悠久的“广府制造”扬名于世,为广东非遗保护做一件实事。

太古汇×新快报“广府人间 穿粤韶华”广府文化体验工作坊将会从跟烟火生活息息相关的五个方面展开实践和探讨,企业员工、文字、摄影摄像记者和学生志愿者将会分为“衣、食、居、玩、赏”五个小组,以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记录广府文化领域的人、物、事、情,反映广府文化的过去与将来,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

衣 秦人衣着端庄厚重,唐人喜雍容华贵,宋人爱清新风雅,不同时代有着特殊的审美,选择什么样的衣饰,不仅仅是个人的时尚爱好,更是在时代大背景下人文画卷的一种体现。衣饰作为特定的审美载体,其发展变迁也记录着区域文化的更迭变迁。在领略服饰独特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广府人文环境的变化。

食 全国人民都知道,食在广州,广府人对口腹之欲的讲究由来已久。羊城酒楼食肆之多,粤菜烹调手法之多样,调料之精细,品种之丰富,在国内更是首屈一指。不少游客来广州旅游,就是冲着这一口美味享受,尝遍大街小巷、高档食肆和路边摊的美味佳肴。

居 岭南素来高温多雨,丘陵众多的地理环境和由此带来的人居方式,决定了这一方建筑的特殊形态,更以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整体的系统思维、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以及广府人通达开阔的思维方式,诞生了许许多多具有东西文化结合特色的建筑,例如最深入人心的西关大屋、骑楼和碉楼。

玩 作为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广州已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民俗,包括岁时节庆、生活习惯、社会习俗、情感信仰和民间文艺等方面。

赏 工匠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对技艺、产品的极致追求,以及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操守,更是一种导人向善向美的优秀品质。

全媒体记者奔赴非遗一线

工作坊成果多渠道呈现

太古汇员工、新快报全媒体记者团队和暨南大学学生志愿者将分别奔赴原材料产地、工厂、厨房等发生地,与非遗文化传承人及他们的亲友、徒弟等相处和交谈,近距离触摸、观察一个物件、一种文化的诞生,并且用文字、图片和影像等方式记载下来,通过多个传播渠道跟受众分享,让这些故事、这些人在历史的时空中拥有姓名。

他们将以笔、以镜头记录广府文化领域的人、物、事、情,反映其中的历史脉络和风貌,展现传统文化艺术之美,引发大家对受到时代冲击、日渐式微的广府文化的关注,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到保育和传承中来。

接下来5月至9月,新快报将会通过报纸和新媒体分享这些成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