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书法自有标准和尺度,无关年龄
日期:[2019-05-19]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杨勇(《书法》编辑部副主任)

在书法上,王羲之创立了很多标准,这些标准样本成为其后一千多年来书法人取法的典范。

颜真卿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自己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作用。作为一个变革者,颜真卿的功绩非常大,所以苏轼评价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笔法的拓展,而“力”和“势”是笔法的核心。我们看颜真卿的字,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气壮”。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来自书法本身,另一方面则是其人品的影响。

与古人对笔力的关注不同,当下书家们好像更看重形式,无论是字形、章法还是颜色,做作的成分多,真正强调笔力的少。为什么不重笔力,而重姿态和趣味?因为笔力不能短期获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现在很多书家都是为了入展获奖而创作,为了市场而书写,所以缺少能打动人的作品。当下我们不缺少书法家,也不缺少研究者,而缺少思想,缺少对书法内涵中那些隐微幽秘的揭示。新见邱振中先生《书法:传统的前世今生》一文即试图揭示那种被我们因熟知而忽略的“传统”。在书法界,邱先生向以“善思”而著称,但显得有些不合群,除了偶尔在其学生展览上的发言外,很少能在展览现场看到他,多少有些独行侠的意味。这让人不由想起潘天寿曾说过的一句话:艺术需要热闹,更需要寂寞,一种忘我的寂寞。心中常备一蒲团,时常独坐一会儿,悠远悠远。

对于书法人,当下是最好的时代,出版如此繁荣,通信如此发达,交通如此便利。大家都兴高采烈地雅集、展览、研讨,热热闹闹,一团和气,交流碰撞中似乎也颇能彼此互见,映亮许多心得、体会、妙语。只是那书法,那种能够震撼我们内心的作品却难得一见。茨威格在《纪念里尔克》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真正诗人的天赋必然是通过难以估量的辛劳又一次重新挣得,即男子汉有责任把天赋开头仅仅是作为儿戏送给他并仿佛是借给他的一切,持续地变成坚韧不拔以至令人难以承受的严肃事业。”每次展览中都涌现出那么多的青年新秀,可惜日后能取得杰出成就的却很少。所以“青年书法家”是个伪命题,书法自有其标准和尺度,无关年龄。对于今天从事书写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对其作出判断。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所以,真正的书法家应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在自己的书写之路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