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把自己晒得比农民还黑
日期:[2019-05-24]  版次:[A04]   版名:[爱国情 奋斗者]   字体:【
■林雄(左)在村干部陪同下到田间实地调研。

汕头扶贫干部林雄:把十年的青春“安扎”在了偏远的贫困村

顶着林业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和汕头市农科所纪委书记的身份,他却常常以农民自居;放着汕头中心城区阖家团圆的安逸舒心日子不过,他却甘心把十年的青春“安扎”在偏远的贫困村……他,便是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在定点帮扶单位汕头市潮阳区桥陈村的扶贫干部林雄。

如今,年过五旬的他每天仍要在桥陈村内走上一万五千步左右,村里的大小项目,如首期民宿装修、小北山红色纪念馆、百香果园种植、绿化美化工程、养殖场的客户和品牌拓展等,他都要亲力亲为地操劳着。尽管这里已是他近十年来参加的第三个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了,但他始终不改初心,奋力地奔走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为一个个“小家”谋福利,为“大家”谋振兴。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汕 宣

扶贫十载

这辈子估计是和农村分不开

暮春四月,草长莺飞。漫步在桥陈村的乡间小道,目之所及尽是一片葱郁,鸟儿在树上啁啾,和着淙淙的流水声,让整个村庄显得分外安谧祥和,碧波荡漾的湿地公园旁,一座颇具设计艺术感的农家乐建筑更是引人注目,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此拍照流连。

眼前的乡村美景,很难让人相信,三年前的桥陈村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甚至是当地人眼中无人愿意踏足的贫困村。桥陈村的美丽蝶变,林雄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作为定点帮扶单位派驻在此的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已经在当地“安家”三年了。

“充实的工作让人感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林雄告诉记者,他的扶贫生涯开始于2009年,十年时间里他先后就任潮南区红场镇水头村、苏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汕头中心城区跑到了全市最偏远的革命山区老区,“把自己晒得比农民还黑,但也把我锻炼得十分健康,走路都更加利落了。”林雄笑着说。

当记者问及,为何愿意十年如一日地奔跑在贫困乡村时,林雄半开玩笑地说:“扶贫扶上瘾了,我这辈子估计是和农村农业都分不开了的。”

原来,林雄虽出生于教师家庭,但自小就常常回到农村的老家,非常熟悉农事,而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到汕头工作后,从汕头市林科所到汕头市林业局,再到现在的汕头市农科所,从事包括沿海防护林、树种的选育与推广,种苗基地的技术管理,深汕高速景观带、红树林的设计规划等,一直没有离开过林业老本行,多年科研生涯的锤炼,也使他成为了一名林业高级工程师。

而科班出身,也让林雄在扶贫事业中独具优势。扶贫期间,林雄充分发挥自身有技术、懂农村的专长,走出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所驻的水头村、苏林村、桥陈村均成为了汕头市三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示范村。

走遍三村

去到哪里就成了哪里人

在红场苏林村,林雄将当地的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示范项目,成立红苏香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鸭屎香”“锯朵仔”等潮州凤凰香型优质高值茶叶品种,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带领当地村民在2015年就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如今,他当年给苏林村留下的这份产业,已从扶贫村推广到红场镇,并且带动了更广阔区域的农村发展。

在桥陈村,林雄同样发挥自身优势,在帮扶单位和工作队的努力下,建立起“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的模式,打造出优质大米、红糯米、黑糯米、糙米及鸡蛋等“汕金桥”系列农产品,带领贫困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并且增加村集体经济10多万元。林雄高兴地告诉记者,从2017年6月至今,桥陈村养鸡场共分两批引进1.3万只母鸡,累计产销鸡蛋150万粒,11户参加养殖劳动的贫困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

说起扶贫工作给所在村带来的种种变化,林雄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即使现在离开了当年的扶贫村,但他依然牵挂那里的村民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空的时候他也会回去看看。“去到水头村我就是水头人,去到苏林村我就是苏林人,村民们都把我当做亲人一样,而我回到单位就成了这些村在单位的联络处和联系人。”林雄说,他驻点帮扶过的贫困村始终就像他的另一个家一样。

感恩家人

总觉得亏欠他们太多

对于贫困村全身心地付出,必然会削减林雄陪伴家人的时间。林雄向记者坦言,他内心对妻儿和父母有许多的愧疚,总觉得亏欠他们太多。“要做好扶贫,就要用心,就要付出,这样才能做出成效。有所失才有所得,没办法面面俱到。”林雄感慨道。

据悉,因为扶贫的需要,林雄连续好多天都无法回家就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因此家里的一切基本就都落在身为中学高级教师的妻子的肩上。妻子曾因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患上睡眠障碍而要到外地医院住院治疗,其中一次是在广州,另一次则是在佛山。

“每次住院,我都是陪着去到医院,办理好相关入院手续,将她安顿好了就又匆匆赶回扶贫村了。”林雄说,尽管妻子对自己的工作很理解和支持,但埋怨也是免不了的。

不过,令林雄颇感欣慰的是,他的女儿非常懂事、上进。据悉,2009年林雄开始驻村扶贫时,他的女儿正在读中学,他没办法花很多时间顾及女儿的学习,但女儿很是理解父亲的工作,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如今已经是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了。“对孩子,我就是个只会讲讲大道理的父亲,我也是希望用正能量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林雄说,还好女儿懂事上进,否则他对家庭的愧疚感或许会更深。

说到今年已是87岁高龄的父亲,林雄更是有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遗憾,因为平常出门在外,林雄只好请了个保姆来照顾老人白天的生活,周末回家后他才能抽点时间去陪一下父亲。而作为一名高级教师,父亲深明大义,也尽量不去影响林雄的工作,只有在自己生病了才会打电话给林雄。“在电视上看到我的镜头是他最高兴的事,父亲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林雄说。

对于家人的理解支持,林雄常常心怀感恩,而这也是他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的内生动力。林雄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深知农村工作的不易,摸“家底”、思对策、谋发展,每天奔波不停,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候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纠纷,以及村民的不理解和抱怨,这就要求驻村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初心,还要有跟群众沟通的技巧,要常常跟村民拉家常、建立感情,对群众的诉求要尽快解决,急群众所急,想村民所想。

在谈及扶贫工作心得时,林雄坦言,他最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帮扶,不仅能够给贫困村留下一批固定资产,一批客户源,一个品牌,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种创业精神。而要留下这“四个一”,最为关键的是要建设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只有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足了,带领村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高涨,贫困村才能变美、变强,真正实现“村强民富”梦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