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广核为阳江崆峒村 注入脱贫大能量(2)
日期:[2019-05-31]  版次:[T0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崆峒村养鸡专业户在喂鸡。

■发电项目使村里的贫困户们有了收益。

■中广核扶贫工作队帮扶村里的贫困户陈显溢学习酿酒技术,使他成功脱贫。

创造新机 “扶贫酒坊”助贫困户增收

对于“精准扶贫”,崆峒村村民心目中,大致是修桥、铺路、美化村容村貌。但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许多人发现,扶贫干部不仅修缮了民生道路,还为贫困户铺设了“致富路”。

在精准识别下,陈雄超得知崆峒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130户392人,人均收入每年不足4000元。也就是说,贫困户距离每年人均7000元的“脱贫线”,至少还有3000元距离。“为贫困户的增收搭起最后一公里,是头等目标”。

据了解,崆峒村的“穷根”在于耕地资源稀少。“七山一水二分田,石厚土薄。村民多从事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散养种养业,产业链不完整,物产不算丰盛。”

如何增加创收渠道,突破贫困户“靠天吃饭”的困境,陈雄超想过许多方式:比如,中广核携手合作单位开设稳定岗位,以转移就业的方式,招聘崆峒村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到外面打工。可惜岗位很吸引,成功转移的人数却寥寥无几。

贫困户经济“路难行”不是没有原因的。陈雄超发现,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并非不愿就业,而是“走不出去”。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劳动力只能留在家中照料患者,无法走出去打工。

“走不出”,陈雄超便想办法将资源“引进来”,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创收。他认真研究扶贫指导文件发现,充分利用贫困户自身资源,为他们创造稳定持久的收入,才是脱贫的根本之道。

陈雄超万万没想到,自己开顺风车的做法,居然带来了机缘。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特别的乘客:华中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李学雄。

李学雄是阳春人,他得知陈雄超的想法后,马上提供“金点子”:“崆峒村有酿酒传统,只不过,以前村民酿酒用柴火烧饭、瓦缸发酵,出酒率不高,品质参差不齐。我这里也有规范化且容易操作的酿酒技术,何不做个试验?”

崆峒村依傍的山上,一道花滩山泉淌村而过。清澈无污染的水源、村中出产的饱满水稻,加上李学雄提供的优质酒曲,成了独特的原材料。中广核捐赠酿酒器材、李学雄开班授课,崆峒村建起了“扶贫酒坊”学习基地,由专家传授酿酒技能。

李学雄利用自己在生物工程研究上的所学,采用优质酒曲进行发酵,夏天30多摄氏度的温度下,20天左右就能酿出既有风味又符合国家标准的52度米酒。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崆峒村酿出的酒也开始小有名气了,月产量约一吨,还常常供不应求。酿酒已经成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贫困户刚酿好了酒,不用自己运到村外叫卖,就有商家进村收购。“现在村里也大力推广酿酒工艺,下一步,打算为米酒创下品牌,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鼓励吸引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脱贫。”

借光生金 光伏发电收益可维持20年

但是,靠酿酒产业增收,并不足以突破环绕崆峒村的重重群山。在崆峒村,除了村民祖辈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光伏发电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电力,是陈雄超的老本行,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崆峒村集体用地面积少,耕地分散,打造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容易。于是我们采用了新办法:充分利用贫困户家门口荒地、屋顶,打造分散式安装光伏发电项目。”

2017年8月17日,中国广核集团援建的崆峒村分散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正式启动,在阳江市实属首例。据了解,项目工程装机总容量达435千瓦,总投资406.02万元,其中由中广核出资230.52万元,阳春市财政补贴175.5万元。

如今,崆峒村共有97户贫困户接受了光伏扶贫项目,其中安装3千瓦光伏机组的有28户、5千瓦的有63户、6千瓦的有6户。

根据与阳春市供电局签订的购售电协议,项目建成投产后,贫困户家里发出的电以每度0.385元的售价卖给阳春供电局,在加上国家给予每度电0.4元的补助,安装光伏发电的贫困户预计每年可获得3800元至7000元的收益。

贫困户杨汉生老宅的空地前,架起了30平方米的太阳能发电板,旁边的电表显示着已经发出了1300多瓦电量。以前,他一家四口的收入主要依靠低保和儿子在外打工赚钱,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每天看着电表跳动的数字,心里安稳了不少,“每个月几百块的固定收入,可以减轻家里不少负担”。

低保家庭洪荣芬还巧用光伏发电下的空间种菜种姜,一举两得:“装了这个光伏发电,上面可以有发电收益,下面可以种作物,可以获得双重收益,真是扶贫到位了。”

陈雄超介绍,让贫困户省心的是,该项目由供电部门直接结算,从贫困户家中发出的光伏电,统一由供电局转账到每一户,没有中间环节。“这样的收益可连续享受20年以上。”听到他的介绍,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心里乐开了花。

开花结果

脱贫农户女儿

“反哺”扶贫行动

财富,是一步步累积的。截至2018年底,中广核对口帮扶崆峒村累计投入了1086万元帮扶资金,围绕生产经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落实三个方面“拔穷根”。崆峒村130户贫困户392人已经全数脱贫。

3年过去,曾经泥泞的巷道在硬底化工程中变成坚固水泥路;饮水困难的贫困户家中也接通了自来水管道;就连村中多年缺乏资金修缮的汶井小学,也在中广核扶贫队的帮扶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崆峒村基层教育发展。

扶贫队还在酿酒特色产业、分散光伏发电扶贫等创新举措基础下,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规模养殖场,引进益生菌科技养猪、养鸡,以及扶持贫困户养牛,彻底改变了崆峒村单一营生方式的历史。

村中变化最大的贫困户,要数陈显溢一家。当年,探访陈显溢时,扶贫队员都记忆犹新,尤其是他绝望无神的一双眼。彼时,陈显溢住在危房中,家徒四壁,妻子身患肺结核卧病,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也被迫中断学业,回乡照顾重病母亲。看到这些,扶贫队员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今年,陈显溢在扶贫工作队危房改建项目帮扶中,搬出土木结构的危房,住进了稳固的新房;女儿陈俊妃是村里难得的大学生,也通过招聘,引进回家乡成为扶贫助理,从受助者转化为施助者,帮助贫困乡亲解决问题。

去年,陈显溢通过参加光伏发电、酿酒项目,加上各项保障金,家里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7728.19元,这样的转变,他十分感恩。

现在,扶贫队员再入户探访发现,陈叔不仅变得开朗,还十分好客。他总爱端出在家中自酿的米酒招待客人。这些米酒,正是他从“扶贫酒坊”李学雄教授处学做的。

陈显溢家的酒房,摆着试管和量杯,还有扶贫队赠送的不锈钢酿酒缸。酒曲发酵的“咕嘟咕嘟”声,犹如他致富的步伐,让人倍觉心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