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例“暗刷访问流量”案的警示意义
日期:[2019-06-06]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何勇海

据报道,日前,全国首例“暗刷访问流量”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许某向原告常某某购买网络暗刷服务提高点击量,15天刷出2700万点击量,并假借虚假流量误导网络游戏玩家。因被告未按照合同向原告支付服务费,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认定涉案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属“绝对无效”,并作出收缴常某某、许某非法获利16130元、30743元的决定书。6月3日案件顺利履行完毕。

网络产品浩如烟海,广大用户凭什么判断网络产品的市场价值、市场影响力乃至市场潜能等?流量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换言之,流量就是网络产品的客源,等同于真金白银。正因流量对商家来说,是附带了经济价值的虚拟财产,暗刷流量、借虚假流量误导网络用户,才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的不二之选。无论是招揽“刷手”进行人工刷流量,还是寻找机器或软件来刷流量,都是一种“流量作弊”行为,按照相关法律对于欺诈行为的界定——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暗刷流量也属于欺诈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最终认定被告许某与原告常某某合同无效,并收缴了双方的非法所得。

全国首例“暗刷访问流量”案宣判,是一堂有内容、有态度的生动法治课。对于“刷手”来说,刷流量挣钱不会受到法律保护。这些年,许多“招聘兼职代刷”等广告充斥微信群、QQ群,号称坐在家中或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走上“发财致富”之路。有网友认为,只要对方不要求自己出钱垫付相关资金,或远程操控自己电脑,找个安全的刷流量平台还是可以做兼职“刷手”,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实际上,通过刷流量挣钱等同于通过非法行为获益,极有可能像原告常某某那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商家而言,违反商业道德、违背诚信原则的暗刷流量行为,虽能给自己带来一定商机,却欺骗、误导了网络用户选择与其预期不相符的网络产品,侵害了网络用户的利益,也侵害了不特定市场竞争者的利益,给行业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之下没有赢家,从短期看“劣币”会受益,但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竞争生态会变得畸形,经营环境会变得恶劣,没有一个商家能独善其身。一些极端的暗刷流量行为,不仅会惹来官司,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付出经济代价。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为保障用户获取真实流量的权利,同时也为保护公平竞争的网络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建立健全流量监管制度,出台“流量作弊”认定标准,增强“流量作弊”发现、取证和鉴定的技术能力,加大对暗刷流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消除这条灰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商家要摒弃暗刷流量的短视行为,靠过硬的产品质量、突出的性价比、贴心的服务赢得用户青睐,铤而走险暗刷流量,泡沫迟早会破,劣差驱逐优良,也不会长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