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武术就是打打打?”“不能打,那叫什么武术?”
日期:[2019-06-12]  版次:[A16+]   版名:[体育]   字体:【
■2018年8月19日,中国选手孙培原在第18届亚运会武术男子长拳决赛中获得冠军,这也是那一届亚运会首枚金牌。 新华社发

■小朋友打武术,又萌又帅。

■一位参赛小朋友家长透露,他对孩子学习武术非常支持,因为那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一位家长在拍摄孩子的比赛。

■不久前媒体报道,一位名为弗谢米尔诺娃的俄罗斯姑娘几乎每年都会带学员来少林寺参观和研习武术。 新华社发

2019岭南武术文化周吸引了外国小朋友参与。


黄标(广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彭东原(广州市武术协会形意拳会教练)

周庆杰(北京外交学院教授)

刘智强(白眉合劲道武术训练基地馆长)

2019岭南武术文化周,关于中国武术的学习、继承、发展、传播等热点话题的讨论

2019岭南武术文化周,从一开始来自北京外交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的学院派教授的心得分享会到后面4000名选手的比赛,较为全面地向外界展示了武术的面貌。对于武术这门传统技艺,很多人都会纠结于它到底能不能打,如果不能打,那么武术是什么?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能不能打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武术应该怎样发展,武术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才最迫切。

■专题策划:王会进 ■专题撰文:王敌 ■本版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是武术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前一段时间“徐晓东打假”一度掀起巨大的波澜。一时间,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成了众议性话题。就字面意思来看,“武术”必然能打,但只强调打,其实也很片面。打的确是武术的核心,但绝不是武术的全部。

武术是一门搏击技,这一点无需置疑。武术从何而来?归根结底是源自战场。根据武汉体院张建军教授的考证,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颜延之所讲的“武术”指的就是军事。

既然“武术”源自军事,那么必然能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变得不再纯粹军事化,而是慢慢转向民间。当武术逐渐从军用转向民用,武术的内涵也就开始丰富起来。即使打仍然是武术的核心,但学武的过程已经从纯粹的格斗修行变成了文化传承。广州武协形意拳会的师父彭东原说:“所谓武术,是要能打但不必打,学武一定要做到文武兼修。”

文武兼修,意思是在学武打动作的同时,也要明白武术的意义和内涵。现在,武术已经涵盖了强身健体、冲虚养生、民族性格等多个文化层面。和这些内容相比,武术的核心——打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

如今的武术培训中心,传授拳法大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功、第二阶段是武术套路、第三阶段才是散手散打。广州跃马武术培训中心的马晓斌师父表示:“基本功非常重要,只要打好了基本功,接下来什么拳路都能学得很快。”武术学校大多都会在教拳初期讲武德,让学员明白习武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控制自己。“如果不练套路,是只求散打速成,那么就会失去对武德的培养,而这是一种很大的缺失。”马师父说。

武术舞蹈化,受竞赛规则影响

广义上来讲,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都算是武术,但因为发展方向不同,传统武术的实战价值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武术套路,基本变成了外人口中的“花架子”。

平心而论,“武术套路不能打”是个伪命题。在南村镇中心小学教长拳的谭骏业老师表示,武术套路虽然不针对实战,但每个动作仍然有其攻防含义,他说:“套路平时练得多,同样会有肌肉记忆,真打起来还是会有帮助。”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武术套路不行的论调呢?

打个比方。好比游泳比赛,规则上有蛙式、仰式、蝶式等多种泳姿的比赛,但刨去了规则上对泳姿的限制,在自由泳比赛中,选手都会选择使用爬式。为什么不用蛙式、仰式或者蝶式参加自由泳比赛?不是规则不允许,但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爬泳游得最快。

爬泳就好比现代散打,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会选择最有效的打法。而在规则限制之下,游泳也好、武术也罢,都会沿着规则的朝向发展。张建军教授认为,武术之所以变得越发像一个表演项目,归根结底在于竞赛规则的影响。

大多数的武术比赛,都是武术套路比赛,主要看选手打拳打得多漂亮,而不是看选手打得多强多狠。正因如此,武术才会变得越发像是艺术表演,用马晓斌师父的话来说,“套路越花哨,得分才越高,这也让武术越来越远离技击”。

张建军教授认为,武术并非不可以有表演的一面,只是一味讲究表演性会让武术的传承偏离初衷。张教授表示,想让中国武术重新焕发活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恢复技击意义。

现代人的学武目标:强身健体

此次岭南武术文化周,天竣武训是网络人气排行榜的团队组第一名,他们的教拳师父说:“现代社会不允许斗勇斗狠,学武能不能打要冷静思考,而且最好别一上来就说打,特别是对刚学拳的小孩子。”

对绝大多数的习武者来说,打或许真的不是最重要的,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才是本质目的。毕竟,父母家长送孩子去学拳,不是让孩子去当恶霸,而是为了让孩子防身。

跃马武培的小童星严丹彤透露,她之所以去学拳,在于她5岁的时候和甄子丹拍了一部电影《一个人的武林》。这部戏让严丹彤爱上了武术,从此开始接触武术。按说,严丹彤更多拍的是文戏,不需要练打,严丹彤却深深爱上了武术,“一开始想过练跆拳道,父母不大同意,认为跆拳道攻击性比较强,这才选择到跃马练查拳”。

像严丹彤这种主动学拳的例子并不太多,大多数孩子练拳都是跟从父母的意思,但就像严丹彤的父母一样,并不希望孩子学习攻击性较强的项目,归根结底还是不希望孩子们真的去打架。

海珠区素社街怡海幼儿园让孩子们自愿报名打拳,幼儿园让孩子们学拳是希望能够磨炼小朋友们的意志,通过武术让孩子们可以更坚强一些。幼儿园方面透露,家长对学拳非常支持,纷纷鼓励孩子们练练拳。幼儿园的武术教练小毛说:“打拳除了能练好身体之外,也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注意力,身体好、精神好,孩子们长大以后必然受益匪浅。”

从强身健体的角度来讲,那么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武术套路,都能起到增强体魄的效果,而在风险方面,武术套路要比竞技武术安全得多,这或许也是中国武术发展得越发平和的原因之一。

未来发展,关键在于校园武术

就中国武术目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在高等教育层面做得还不错,但越往下越粗糙。上海体院的王三教授表示,目前国内的武术教育处于一种象牙之塔的状态。王教授说:“武术教育在大学层面的发展很快速,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只是体验式为主。”

王三教授认为,中国武术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武术教育中必须探索更能激发孩子们对武术发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和内涵。只有让孩子们喜欢武术,中国武术的文化才能普及开来。

武汉体院的张建军教授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武术想真正推广开来,必须进入校园,要让学生们从小就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张教授表示,在社会即将全面进入5G的时代,社会对武术的认识却依然基本停留在“神秘主义”和“庸俗主义”的阶段,显然中国武术的推广并没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

什么是神秘主义?就是以为在深山老林修行若干年即可得道,出山就能成为大师,颇有高深莫测之感,让人“不明觉厉”。什么是庸俗主义?就是变得杂技化,用脚踩电灯泡、胸口碎大石、单手劈砖、撞墙开花等方式间接证明武艺高强。事实上,神秘主义和庸俗主义看似都带有一种“术高莫用”的玄幻色彩,但在实战中很可能根本不堪一击。张建军教授说:“武术不应该是一种割裂的事物,只有把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整合起来,民众对武术才能有完整的认识,中国武术的特色才能更加凸显。”

他还说:“徐晓东打假,至少唤醒了人们对武术最本质的认识,喝酒没有酒精那叫喝酒吗?武术不能打,那能叫武术吗?”

武术的传播,要做到因人而异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但绝不是只有中国才有“格斗技”。北京外交学院的周庆杰教授表示,日本有空手道、韩国有跆拳道、泰国有泰拳、巴西有柔术,这些都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搏击技巧。周庆杰教授透露,今年春天,印度尼西亚的使团曾在中国大使馆表演过他们的传统格斗技“班卡西拉”。

其实,看过去年夏天雅加达亚运会的观众,就应该对“班卡西拉”有一定印象。赛场上,穿着奇怪装饰的运动员分别拿着短刀和棍棒表演动作,时而一声大叫,时而一跃而起,一连串动作之后,裁判根据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打分。虽然有网友表示,这看起来很像是在作法,其实印度尼西亚人正是利用举办亚运会向世人传播文化。

中国武术在海外传播百余年,特别是李小龙出现,更是让无数外国人迷上中国功夫。但是中国武术在对外传播中,缺少系统规划。以中国武术的译名问题为例,“中国武术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称谓,英文中有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Martial Art(军事艺术)、Oriental Gymnastics(东方体操)等多种说法。事实上,这些表述都不能完全概括武术。”周教授说。

周教授认为,中国武术想走出去,首先要做到认识自我、形成统一的概念,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进行传播。周教授说:“武术是包罗万象的,我们要进行国别区域的研究,东南亚属于儒家文化圈,太极拳这种更有韵味的东西他们更喜欢;中亚、俄罗斯、非洲国家,对于格斗感兴趣;欧洲国家,他们痴迷于有文化内涵的八卦掌、形意拳,因为这里面包含中国阴阳五行八卦的东西,蕴含着很多中国哲学。”

在周教授看来,中国武术的传播,必须因人而异,面对不同的国家、地区,要讲究不同方法和技巧,他说:“作为传播者,要多动脑筋,充分给到每一个人不同的东西,要综合去考虑。”

中国武术怎定义?

百度百科: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武术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化方式,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维基百科: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实践部分指有关体育、健身及养生等功能,理论部分则是武术经验和拳谱记录。除了带有对攻防技击上的理解,还带有思想冶炼等文化特征。武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声音

“武术有四种表现形式:套路、搏击、功法和养生。只是现在搏击技能被弱化,养生技能被放大,这可能也是时代特征吧。”

——黄标(广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很多家长认为,武术是野蛮的,所以不喜欢孩子学武,但其实武术不是非得要打。”

——彭东原(广州市武术协会形意拳会教练)

“我们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也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李小龙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不仅仅因为能打,更在于他对‘真善美’的追求。”

——周庆杰(北京外交学院教授)

“我父亲在加拿大教白眉拳,都是用中国话教学,因为在教拳的同时,也是在传播中国文化。”

——刘智强(白眉合劲道武术训练基地馆长)

“中国武术在海外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尤其在非洲,在摩洛哥投资时经常有摩洛哥人希望我们去那边开武馆。”

——王永葆(中摩瑞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