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足球市场潜力巨大 但中超俱乐部想自负盈亏尚需时日
日期:[2019-06-17]  版次:[A10]   版名:[城事]   字体:【
黄盛华 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

■中超赛场的大牌外援越来越多,俱乐部的最大开销就是支付球星的工资。富力俱乐部供图

专访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黄盛华——

[编者按]

6月18日星期二下午,2019广东·体育智库发布大会将在广州塔举行。体育智库将针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体育产业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如何理解仍然需要专业人士剖析。近期,《新快报》将从体育学者、职业经理、民间办赛者的角度对此进行解答。

在国内的体育产业中,最受关注的竞赛表演就是中超,每轮中超,全国各地的球迷都会站起来为自己的主队助威。遗憾的是,中超现在仍然不能自我创收,每家俱乐部几乎都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看起来中超似乎还不能算是产业。广州富力俱乐部副董黄盛华表示,中国足球市场的潜力巨大,但中超俱乐部要做到收支平衡、自负盈亏,恐怕还要5到8年的时间。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在收支平衡方面,CBA走在中超前面

所谓产业,就是要能和上下游的相关产业链形成闭环,这是产业有营收的先决条件。很明显,中超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从营收的角度来讲,中超或许还不能算是产业,因为收支不平衡。在这方面,CBA已经走在了中超的前面。”黄盛华说。

黄盛华表示,CBA现在基本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了,甚至还有钱赚。“每年5000万元~1亿元的预算,转播权大概就能赚回一半来。”黄盛华说,“最近5年来,中超各俱乐部基本都是纯投入建设,虽然很迅猛地投入了很多资金,但这些资金都没有到产业链中去,而是囤积在金字塔的顶端,这也导致了俱乐部无形价值远远大于产业价值的现状。”

中超的烧钱有多夸张?预算少的俱乐部每年亏两三亿元,更多的俱乐部每年亏十亿元左右,甚至还有俱乐部每年开销二三十亿元,而且支出中的工资占比极高,差不多75%都是用于支付球队薪水。显然,这不是个健康的状态。而在收入方面,无论是转播权、衍生品、比赛日周边、广告赞助还是球员转会费,都很难对俱乐部运营起到较大的帮助。黄盛华说:“相比集团对俱乐部的投入,俱乐部在其他方面的收入根本不成比例。”

在黄盛华看来,如今的中超很像是15到20年前的日本联赛(J League)。“日本联赛以前也是重金吸引知名球星,但在2002年世界杯之后便大幅转型,变成了更加良性运营的状态。现在J League已经不仅是自给自足,甚至是‘自给自足以上’——还能有得赚。这给日本足球带来的影响也非常积极,球员批量生产,1990年前后的球员已经淡出了国家队,日本队目前主要是以‘95级’球员为主了。”黄盛华说。

●先做到自负盈亏,才方便与国际接轨

中超和成熟联赛的差距毋庸赘言,但中超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潜力,黄盛华说:“中国足球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很多其他联赛所无法比拟的!”

黄盛华以付费看球为例,他说:“十年前,付费看英超,大家都不看,但现在不一样了,一年几百元用于付费看比赛,大家都习以为常,因为这点钱对中产阶层来说不会造成生活上的任何影响,还会提升幸福感。”对任何俱乐部来说,转播权都是非常大的一块收入,如果国内的收费看球习惯养成,那么俱乐部必然会从中获益。

如今,中超俱乐部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运营。中超俱乐部极少能卖出球衣广告,因为每年都要斥巨资养球会,球衣上的几千万广告费也就显得不那么要紧。毕竟,养球会已经花了这么多钱,还不如干脆宣传自己集团旗下的品牌。黄盛华表示,在这种俱乐部无法自负盈亏的状态下,集团更看重的是球会带来的品牌效应。

根据中国足协的政策,到2021赛季,中超各俱乐部都要变更中性名,即队名“去企业化”。黄盛华认为,这件事应该是俱乐部实现收支平衡之后再考虑的事。“现在,各投资人还很需要球会的品牌效应,立即要求队名‘中性化’,投资人的热情可能就会大大减退,没准还会有投资人认为‘降级也无所谓’,这就会对足球产业造成较大的打击。”黄盛华说。

“俱乐部无法做到自负盈亏,而在品牌效应上母公司又得不到体现,那么俱乐部在集团内部的边际效用会不断降低,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黄盛华说,“俱乐部想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是对的,但要做到收支平衡在先,才方便与国际接轨。”

●想改变浮夸现状,关键在于做好青训

中超俱乐部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自负盈亏?对于这个问题,黄盛华给出的答案是5到8年,“根据在于现在的青训状态,再过5到8年,可能有机会。随着有水平的青训队员逐渐涌现,球员工资会整体下降,俱乐部的运营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趋于理性。”黄盛华补充道,“当然,这也要看政策。”

黄盛华说:“青训想见成效,大概需要10到12年,富力目前已经做了五六年,可能还需要六七年,才能看出成绩。”富力目前的青训思路是两条线并行,一边是梯队、一边是足校。两条线的总投入加起来,大概每年在9200万元到1.02亿元,这比一队的运营费用要低很多。对于中超赛场这种病态亢奋的状态,黄盛华认为,先改善现状,关键在于做好青训。

富力俱乐部对梯队运营这一块有比较清晰的计算,一支20多人的梯队的年投入大概是200万元,从12岁到18岁,6年间大概需要1500万元,而一支梯队大概只有四五个人真正能够成为职业球员,平均算起来,大概培养一名职业球员的平均成本在三四百万元。换一个角度来看,职业足球的被淘汰率很高,在75%~80%。

那么,踢不上职业足球的学员未来怎么办?前段时间,建校6年的富力足校正式更名为“足球学院”,从2021年起,足球学院就将正式招收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黄盛华透露,足球学院主要培养足球相关专业人才,比如足球经理人、经纪人、翻译、技术分析师、营养师、队医等。黄盛华说:“我们打算培养一系列足球周边产业的人才,而且尽可能专业细化,让一些无法成为职业球员的人也有机会吃职业足球这碗饭,其实这些也是足球产业乃至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一部分。”

Q&A

Q:在富力的体育产业规划中,港超占多大比重?

A:港超是我们对中小型俱乐部运营的一个探索,过去三个赛季,我们大概一共投入了7000万元人民币,但净投入只有1000万元左右。下个赛季,我们的预算大概是5000万元人民币,这大概是中甲中游的球队投资水平。对我们来说,港超的工作有两大积极意义,一是推广了港超在内地的知名度,二是让我们在粤港澳体育交流方面占得了先机。

Q:富力在足球方面,还有哪些方面要继续升级?

A:除了两支球队之外,我们还要继续拓展我们自己的赛事,比如富力杯、晨星杯和领馆杯。这部分的投入和一队相比差很多,每届领馆杯的预算大概只有50万元,但这些赛事给我们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很大。此外,我们也会积极和欧洲的高水平俱乐部合作、交流,这对我们自身的宣传也是一件好事。比如上次和门兴的热身赛,就让我们的抖音粉丝涨了不少。

Q:未来的国内体育产业热点是哪里?

A:未来,国内体育产业的热点会更分散,蛋糕也会更大,除了传统足球、篮球之外,类似帆船、马拉松、高尔夫这样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不过,我个人认为团队性项目还是会更受欢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