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期末备考压力大 活用思维工具可减压增效
日期:[2019-06-18]  版次:[A24]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本学期接近尾声,距离中小学期末考试不到一个月,如何在紧张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心态下提高学习效率?专家建议,可尝试练习内容记忆、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思维工具,为学习减轻压力、提升效果。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刻意用思维工具浪费时间?前期耗时多,后期效果好

拿到知识就学,看到文章就背是简单直接的,但学习的清晰度、记忆持久度有限。世界记忆大师杨希表示,曾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古文经典,能够背诵但容易记忆模糊,但利用逻辑记忆和理解记忆,结合画图、涂鸦、思维导图等视觉化工具,记忆则十分牢靠,并且对内容的理解也有所加深。

一些人认为,使用思维工具记忆很费时间。其实,在使用思维工具的整个记忆过程中,80%时间会用来画图和思维导图,只有20%时间在记忆,因为前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拆解、分析内容,而这正是后期记忆稳固的保障。

此外,思维工具使用有熟能生巧的过程,需要不断重复练习、重复使用才能取得效果。

练习使用思维工具的方法

●内容记忆 从文字记忆到图像记忆

谐音法、替代法、对应联想等是学生较常用记忆法,还有部分受过专业记忆训练的学生使用编码、定桩等方法记忆。“中华经典记忆大师”张海洋在采访中表示,建议学生使用图像法记忆文字内容。好比“照相机”一样用图片做信息载体,记得更牢固、清晰。原理在于人从出生起大脑即对图形、图像内容更敏感,对文字、数字、字母等内容要后天习得。

具体操作中,可以找学习内容的动态补充资料,比如三维动画,动态图片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把文字的学习资料转变成动态画面,可将自己当做漫画家将文字脚本绘制成漫画。张海洋强调,通过理解、逻辑、无规律死记硬背的方式都是记忆法,但文字内容有规律,记忆需要理解,将其转化为动手画图,手脑并用的图像化记忆效果更好。比如,诗词有画面感、内部句子间有逻辑关系,可利用图像记忆背诵。

●思维导图 7加减2以内的分支较为实用

思维导图是近年流行的教学工具,如华师附小、黄村小学等学校已设立思维导图课程或课题,学生在课文理解、总结归纳知识点,厘清信息等情况下使用,提升学习效率。

实际使用中,思维导图培训师慧瑶指出常见的误区之一是将概念图当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重逻辑的同时,也重图像化表达,培养的是视觉思考能力,即右脑天然的思考能力,建议绘画表达能力有限的低年级进行填涂鸦式的思维导图,高年级学生则采用绘画式导图。

另一个误区是在“画得像不像”中耗费精力。慧瑶分析,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工具“一图胜千言”,其核心是化繁为简,内容为王,思考为本。因此,转化的关键词并非越丰富越好,分支数量在7加减2内较为合理,超过则信息冗杂、不实用。统计显示,图像内容在抽象或高度逼真时学习量较低,中度逼真则学习量较高,精简或精致绘画是舍本逐末,对于日常学习效果有限。

如家长陪同孩子做思维导图,慧瑶建议通过不断问孩子问题,不断语言引导,挖掘孩子真正在思维、要表达的东西,消除其被动学习的可能。

脑教育专家郭磊提醒学生,不同的思维导图架构适用不同知识信息表达。如太阳状图与星星状图适合用于分析,同心图与双同心图适合做比较,流程图与波浪图适合做类比,因果图与网络图适合因果分析。

学生如果只会使用既定框架,无法自行创设框架,或无法判断使用哪种框架,郭磊建议利用“想象-联想-找关键词”的公式,在信息混乱的条件下先列出信息,再提取关键词,最后将关键词结构化,想象图像化,达到思维清晰的目标。

●快速阅读 学生可直接进入核心训练

国内使用快速阅读创始人龚华刚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快速阅读训练比如香肠指、悬页、软眼、橘子集中法、曼陀罗卡、降低脑波、视光训练等,对时间宝贵的学生而言实用性有限,从放松训练、眼睛热身、闪卡训练逐步进行较为繁琐。

龚华刚建议,学生可直接进入快速阅读的核心训练部分,用练习替代理论。限时阅读及回忆训练,应用于课外阅读;要用于考试,则要配合阅读技巧训练,如浏览掌握大意、跳读寻找特定信息、笔记划出重点等。

在初始练习中,阅读速度和理解质量无法兼顾,建议先放弃理解,通过多次快速阅读弥补信息缺漏,从而倒逼自己提升速度,而一次性快读的理解率也会在后期提升。

在创造理想的速度环境上,龚华刚建议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为“钢铁战士”,不受任何干扰影响,为有意识的用脑,可以阻断视觉、听觉等信息,从而刺激大脑皮层集中注意力。

此外,学生阅读本文时需要获取信息建议选择默读,分析或记忆信息建议选择朗读。因为朗读的过程中把视觉信息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给大脑的刺激要比默读更多,因此记忆也更深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