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天下之穷处”走上脱贫致富路(2)
日期:[2019-06-22]  版次:[T27]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这82亩无花果是唐汉村一家脱贫的希望。

■这里的构树品种是通过神舟飞船进入太空的杂交育种。

2 希望

“希望果”挂满枝头,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在眼前

光伏发电保障贫困户的基本收益,各个贫困村的基础建设也在稳步推进,35个贫困村基本都实现了村村有路灯、硬底化到门口。在这个基础上,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贫困户的持续脱贫,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肤黝黑的唐汉村,正站在一片绿油油的果树丛里,望着果树上挂着的一颗颗无花果,眼底的焦灼与渴望却始终交织着。2016年以前,唐汉村在外地打工摔到了腰,干脆就回到了大崀镇沙田村。

“一家人就靠我赚钱养活,我伤了腰,以前的事情干不了了。当时有朋友建议我,回村子里种无花果,说这个好卖。”唐汉村回到村子里,恰逢国家精准扶贫开始启动,黄埔区的驻村干部也来到了沙田村驻点,“我们几个贫困户凑了启动资金,黄埔区的帮扶单位给我们投了10万元,帮我们解决了肥料、滴灌系统等,种了百余亩无花果。”

无花果的种植,到第三年才是丰产期,前期的投入看不到太高的效益,唐汉村心里急,但也知道急不得。“第一年产的果子比较少,都供不应求,但是产值不高。现在我们一共还在种植的是82亩,果苗是公司借给我们的,请贫困户过来打工,也暂时先打着欠条,撑过这两个月,无花果就能大丰收了,到时候一切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唐汉村说着,神情在紧张里透着希望,“这无花果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啊!”

在沙田村,从2016年开始,村子里就成立了两个合作社种植无花果,唐汉村就是其中一个合作社的法人。

“有了致富带头人,能激发贫困户的内在生产动力,他们的干劲很足,排除万难也要种好无花果。”大崀镇沙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智说,帮扶单位注资到每个合作社的10万元,每年可享受到8%的分红,这些钱全部购买生产资料再分发给贫困户。

除了无花果种植,沙田村还成立了家庭农场,帮扶村民种植三华李、鹰嘴桃、奇异果等适合当地水土的经济作物。“2015年沙田村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才500到3000元,2018年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元,而且未来还会越来越好。”李伟智说,高峰期的无花果亩产量能达到5000到8000斤,合作社已经和公司签订了包销协议,村民不愁卖。

脱贫产业园引来高科技人才,喝山泉水的小龙虾供不应求

七拱镇隔坑村,举目所及之处,都是青翠生机的田园风光,这里自古就是水稻种植区,自然环境很适合发展种养业。

“以前村民养鸡养鸭,却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好价钱,也很难成规模。”隔坑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清华说,自从黄埔区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前任扶贫队长林卫忠科学布局,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隔坑村整体规划,引入了高科技人才公司合作发展脱贫产业园,还鼓励公司与村里合作,在当地开展“稻虾共作”养殖天然无污染的小龙虾,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养殖业、务工、入股分红等多层面增加了收入。

陈松喜家有六口人,以前也是养鸡、养鸭,但是因为规模小,且没有固定的售卖渠道,一家人很困难。

“几个中国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成立了‘天地泰’公司,他们和乐禾公司合作,包下了我们这的一片脱贫产业园,鼓励贫困户入驻产业园发展种养殖业。”林清华说,黄埔区投入20万元,作为产业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目前已经有五个贫困户入驻产业园,还有两个也会马上进来。他们主要发展养鸡、鸭、种菜等等,天地泰公司现在免收他们的场地费,还给他们种养方面提供科学指导,乐禾公司则解决了产销方面的难题,贫困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要符合要求,都会有保底回收价。

陈松喜也是入驻脱贫产业园的一员,现在他的养鸡场从50多只的规模发展到了500多只,基本上每天都有鸡出栏售卖。“今年2月份,我贷款买了辆小车,可以方便卖鸡。”陈松喜说,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担心鸡养了卖不出去,而且养鸡的场地问题也解决了,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除了脱贫产业园,隔坑村还发展了特色养殖业“泉水小龙虾”。“我们提倡的是稻虾共作养殖小龙虾,就是田地的中间种植水稻,四周养殖小龙虾。而且养殖小龙虾的水源都是从山里的水源头引下来的山泉水,这样养殖出来的小龙虾很干净,肉质鲜甜个头也很大。”林清华说,小龙虾养殖基地也是以公司合作的模式进行,一来吸纳当地的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二来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贫困户每年都能享受到分红。

3 未来

“太空构树”带来产业链

科技务农种植“七彩水稻”

在光伏发电持续产生效益的同时,各类特色种养殖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为贫困户持续脱贫提供了后续动力。不仅如此,在对阳山县35个村的持续生产力挖掘上,黄埔区各相关单位及扶贫工作组早已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划。

“在火岗村,目前已经种植了100多亩的构树,在黎埠镇还有900多亩,这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高的植物,特别适合做猪牛羊等的养殖饲料。”瞿桂宗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杂交构树品种是通过神舟飞船进入太空的杂交育种,具有很多优势,可以生吃、可以做菜,开发潜力巨大。

“构树作为饲料,可以发展饲料加工厂、家禽养殖厂、有机肥料厂等等……这里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产销不愁,即使我们扶贫工作队走了,产业还在,持续脱贫就没有问题。”瞿桂宗说,不仅如此,在火岗村还有一个七彩水稻田园,也是利用科技务农的方式,优选适合在这里种植的水稻品种,并且通过养殖各种颜色的水稻品种,提升水稻附加值。

火岗村民杨卫忠,夫妻俩生了五个孩子,其中一个因患脑积水智力低下。以前,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就是靠杨卫忠夫妻俩上山采山药、抓草蜢等换些钱,生活十分困顿。如今,“七彩田园”就在家门口,杨卫忠不仅用优选的水稻种子自己种植了十亩七彩水稻,还参与光伏分红,有一份村子保洁员的公益岗位工作。

“我还送煤气打散工,生活有指望啦,去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还把家里的破旧危房重建了。”杨卫忠说。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农户种养的作物能够和市场进行对接,黄埔区的扶贫工作组还推动黄埔-阳山“消费扶贫直通车”项目建设,于2017年9月引进黄埔区龙头企业创建,利用“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将农户的优质土特产与城市消费人群进行对接。至今,“直通车”项目为阳山的各类土特产带来直接效益,其中原木香菇等42万份特产、七拱米68.2万斤、各类瓜果蔬菜220.1万斤、阳山鸡等禽畜近50153只等生态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广州,营业额达3036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307万元,帮扶贫困户198户326人。

在不久的将来,黄埔区驻县扶贫工作队还将在阳山县35个村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业,把生态风光与当地优势相结合,同时把构树、七彩水稻等一系列产业都纳入到乡村旅游的大产业发展中来。

未来,前景可观。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