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仁化城口:铜鼓岭上破封锁 红军碗盛鱼水情
日期:[2019-06-26]  版次:[A07]   版名:[时政]   字体:【
■左岸为红军街,右岸有在建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韶关仁化城口镇的一河两岸,一岸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正紧锣密鼓地建设着,另一岸的“红军街”上作为中共地下联络交通站的“胜一”理发店依然保持着原貌。85年前,红军在仁化进行了奇袭城口镇和铜鼓岭阻击战,摧毁了敌人的碉堡26座,突破敌人设在城口至湖南汝城、桂东的第二道封锁线。6月24日,新快报记者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韶关仁化,一一走过铜鼓岭战役遗址、红军就地而眠的“红军街”,细细聆听见证者的后人讲述红军队伍的故事。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奇袭城口镇 血战铜鼓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纵队先后经过仁化长江、城口、红山等21个乡。其中,城口至铜鼓岭一线,是红军主力必经之路,城口镇更是被国民党看作是湘南汝城和粤北仁化之间第二道封锁线上的重镇。

“城口是红军突出去的唯一口子,几万红军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城口。”据仁化县史志办公室编著的《红军与仁化》一书上所记载,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如是嘱咐担任主攻任务的一营营长曾保棠。

接到任务后,红军十几名战士泅水渡河,炸毁敌营,红军迅速占领了城口镇。仁化县城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黄本洲告诉记者“城口一战,红军俘敌100多人,缴获枪械数百支,子弹一万多发及粮食、煤油等物资。这场胜利给红军短暂休整创造了条件。”

红一军团二师奇袭占领城口镇后,为阻击从广州增援的国民党粤军,让城口镇的主力部队安心休整,11月4日,六团一部从城口南下,在铜鼓岭与已占领铜鼓岭的粤军相遇。

“红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况惨烈异常,红军倒下一批又冲上去一批。铜鼓岭战役历时两昼一夜,歼敌80多人,我方阵亡140人。铜鼓岭战毕,阻击粤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余部队便往北分批转移,到红山镇与主力部队会合。”黄本洲说,正是因为铜鼓岭阻击战,城口镇的红军主力军团得以短暂休整。

蒙家五代人守着徐同志的“红军碗”

85岁的东光村村民刘东顺的岳父李凤言是铜鼓岭战役的亲历者,“当时战况惨烈,东光村离铜鼓岭战场约有七八公里,能依稀听到动静,战后也有红军到村里来讨水喝,村里胆大的年轻人还曾前往观望。”

仁化东坑村蒙日娇的家中仍然保留着一只碎花瓷碗,这只瓷碗是在蒙家家中养伤的徐姓红军给蒙日娇的祖父母蒙家财、黄乙秀留下的。1934年冬,铜鼓岭战役后,城口东坑村东山嶂蒙家门前响起了敲门声。前去应门的蒙家财看到敲门的是十几位身穿蓝色军装的战士,他们还驮着一位腿部负伤的伤员。给战士带队的本地向导告诉蒙家财说“他们是我带来的。他们是红军,是好人,借你家给他们煮点饭吃吧。”

蒙家财随即观察了受伤红军的伤势,发现只是伤到了皮肉没有伤到筋骨后便连夜上山采药给伤员疗伤,黄乙秀则为红军煮饭。

蒙日娇说,“十几位红军在我家的造纸厂休息了七八天便出发了,那名受伤的红军则住了一个月。”经过了解,蒙家财才知道这位红军伤员姓徐,便一直称呼他为“徐同志”

徐同志伤好,要离开蒙家赶上大部队,知道红军不收百姓财物的蒙家财硬是给徐同志塞了布鞋、衣服等,还送了二块银元方便徐同志路上买些吃食。徐同志感激蒙家财夫妇的照料,但因身无长物便将随身携带的瓷碗送给了夫妇二人,徐同志当时说:我没什么好的礼物给你,我这个随身携带的碗就留给你们留作纪念吧。以后革命胜利了,我一定会回来报答你们的。”

“这个碗一直被我们家几代人珍藏着。”蒙日娇说,包住瓷碗的红布坏了一块又一块,1967年祖父去世前,他还拉着家人的手说:“要保管好这个红军碗,红军还会来的。”徐同志终究没来,这段历史却被蒙日娇的儿辈孙辈世代铭记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