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探寻江南文化风骨
日期:[2019-06-30]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许江 风葵-蕙风 布面油画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油画贵在油、难亦在油。如何用烁烁油色表现江南的文化风骨,并由此为路径凝成中国油画的诗意品质,成为中国油画艺者的共同理想和探寻。

中国的地名就是一张江山地理图。

太行山擎天立柱,令山西山东遥遥相望。黄河浩浩东流,将华北分为河南河北。洞庭诸湖,划土归湖之南北。长江因芜湖至南京的裂谷,奔涌转向,自南向北,过南京,才重新东向入海。有了这片历史上舟棹如云、往迹如烟的辽阔江面,便有江西江东之称。那么,江南在哪里?

江南,从古至今,一直是个不断变化、伸缩绵转的地域概念。无论是远古先民断发文身、水网舟棹的勾吴群落,还是先秦的吴国、越国,无论是永嘉南渡的东晋,还是靖康之变后的南宋,风景不殊,山河异变,但江南始终是一个与“中原”概念并立的所指,指向长江中下游以南的这片气候湿润、水泽绵延的地域,指向这片雨涝缠绵却富庶丰饶的大地。

江南,作为人文历史概念,就变得格外内涵深厚,意象蹁跹。2300多年前,屈原临江而立,仰天“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在屈子的心里,江南是长江以南的荆楚江湘之地。他的招魂揭示了这片湿漉漉的水天泽国,与干旱宏阔的莽莽中原之间征伐无断又相依相归的命运。吴越两国令人血脉偾张的历史在烟花烟雨间写尽英雄故事。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威震天下,千古流传。永嘉东渡、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华夏民族的巨大迁徙屡于危难中归于这片荒寒潮湿的大地,铸就北渡南望、荡气回肠的山河情怀,也铸就了这片土地丰繁无尽的文化意象。江南的河湖山野、阡陌纵横之间拉开的不仅是人类文明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千古历史,更是值得我们钦敬无限、传承有嘉的悠远传统,以及由这个传统所牢牢维系着的江南文化。

山抹微云,天连哀草。这片水天泽国吸纳了太多的热血悲歌之士,扮演了太多流离伤怀的动人故事。往事如歌,这些往事往迹在冷落清秋、细雨缠绵中,在陌上花开、烟柳画桥中,轻揉漫卷,浅酌低唱,成就了一种水一般的风骨,水一般的文化。那绵密无尽的水网和依水而筑的水乡是它的胎骨,那杏花春雨、千里烟波是它的肌肤。那“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流水飘零的写照;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飘洒青春的向往;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似水年华的眷恋,那“寒鸦数点、流水绕孤城”是水乡园林的隽远景象。这种文化有着一种水的特殊的千回百转,又有着一种水的独特的洒然与决绝。这水的文化逝者如斯,未尝往也。它活在如姑苏城这般的角角落落,活在生命的如画的四季里。耳听为声,目遇成色,是天下创造者之无尽藏,此江南所以如诗如画是也。

(整理:陈福香,文章来源:新浪收藏、美术报等,因版面所限,文章有删节,编辑为编辑自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