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曜变天目如今价值连城 但它从前竟然受到窑工们的嫌弃?
日期:[2019-06-30]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大德寺龙光院藏 宋代曜变天目茶碗

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南宋·建窑曜斑盏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建盏尚黑,特立独行。曜变天成,纯熟偶然。作为建窑中的顶级所在,曜变天目,从来就是价值如同一座城池的所在。

曜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出现,在当时为何竟疑似受到唾弃?而时过境迁,它又为何成了人们争相追求的国宝?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口径:12cm,高度:6.8cm,足径:3.8cm。静嘉堂藏的这件,是三件中最为绚丽的,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碗”“碗中宇宙”。原来是德川将军家(柳営御物)收藏,德川幕府将军赐给小田原藩主稻叶美浓守正则,后由稻叶美浓守正则家代代珍藏,稻叶天目的名字也由此得来,1918年入小野哲郎先生,再到岩崎小弥太氏所有,最后为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录。

据记载,在1924年岩崎家族在拍卖会上以16.7万日元购得这只盏,相当于125公斤黄金,这在现在也绝对是个天价。叶喆民曾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把这件曜变天目碗捧在手上看,说“宝光焕发,曜然夺目”,“特别是三五成群的油滴斑周边形成一圈圈蓝绿色的光环,光彩四溢,精彩异常”。(雅昌)

大德寺龙光院藏 宋代曜变天目茶碗

口径:12.1cm,高度:6.6cm,足径:3.8cm,碗内有使用过的痕迹。龙光院这只曜变天目,相传明代万历年间传到日本,曾为龙光院开祖江月宗玩和尚所有,1606年开始为镇院之宝,1951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

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口径:13.6cm,高度:6.8cm,足径:3.6cm。藤田美术馆的曜变天目也曾被德川家族收藏过的,由德川家康到德川赖房,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800日元购得,相当于40公斤黄金,现藏于藤田美术馆。值得注意的是此件器物内箱盖上有金粉书“御茶碗曜变”,外箱盖上亦有黑漆书“御茶碗曜变”,可见它曾受王公贵族之追捧。

(雅昌)

南宋·建窑曜斑盏

西泠印社2019

估价:60万-80万元人民币

此盏束口,敞腹、小圈足,圈足呈深黑色铁胎。通体施黑釉,釉汁肥润,釉面乌黑。在挂有浓厚黑釉的内外壁,浮现出大小不一的结晶斑,侧光视之而其周围带有白晕状的光彩。凝神观之似漆黑的夜空中繁星闪烁。此盏简素、质朴,无人为修饰,造型浑厚古朴,线条明朗简洁,曜斑稀疏神秘。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审美理念紧密相联,“摒弃矫揉造作,回归宇宙本体的和谐与天然,追求一种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并把这一切提高到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曜变是建盏中至高无上之釉色

今年7月上旬即将举行的西泠印社春拍,给市场呈现的,是一件三大日本国宝曜变建盏的初级品种——南宋建窑曜斑盏。

建窑,唐代始烧,以产“黑瓷”著称,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所需,烧制了专供宫廷所用之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

有宋一朝,建盏就被看作贵重之器。《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第二重宝,五千匹绢。兔毫盏,三千匹绢。”

这段文字记载了建盏的几种重要表现形式:曜变、油滴、兔毫。曜变,是建盏中至高无上之釉色,在瓷釉和窑火的极致幻变中,于千千万次的理所应当之中,纯属偶然的诞生是如此令人惊心动魄。“曜变釉的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而且从器皿的整体来看,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

曜变“值万匹绢”,以当时的物价来计算,曜变盏能换万匹绢大约相当于七百公斤黄金,以现在的黄金价格来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几亿元人民币。价值连城的说法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在那个年代,买下一座城池也大抵只需如此资金。

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

建盏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日本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由此得名。天目(建盏)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追崇。

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6月,日本共计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为国宝,陶瓷只有14件,其中中国古陶瓷就占了八件。而在这八件中国古陶瓷中,建盏就占了四件:三件曜变盏、一件油滴盏。

是的,目前,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半只出土于中国杭州,三只传世品全部收藏于日本,均被列为日本国宝。其中,静嘉堂、藤田美术馆的曜变天目盏每隔数十年才展一次,而大德寺龙光院的曜变天目则是作为佛器来保存,几百年来从未换过主人,极少公开展示,也是最少露面的一只。

今年3月到6月间,这三件日本国宝曜变,分别先后在滋贺美秀美术馆、东京静嘉堂文库、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三个展览的展期有一个月(4月13日到5月19日)的重叠时间,这也是有史以来它们第一次同期对外公开展出,媒体报道不遗余力,用词极尽赞美,称这三者的聚首,对于观众而言“堪称一生一次的邂逅”。多少人专门坐飞机前往,只为了看一眼那如同宇宙星光般的土与火共舞之魅。

在自然光之下,曜变天目们,随着时辰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效果,从法国专程赶赴东京等三地观展、法国唯一在世的陶瓷类国家级艺术大师尚吉雷曾对媒体说:“如此之小的一个碗,材料也如此简单,只是水、土、火等元素,中国宋代时的技术手段又那么有限,却能呈现如此奇迹般的宇宙之美,真是不可思议。”

“窑变是技术瑕疵造成的偶然现象”

曜变出自“窑变”的谐音。著名陶瓷研究学者楼钢说:“如果说建窑窑工的智慧创造出了油滴斑、兔毫丝、纯黑釉盏,这是人类生产技术的创造发明所产生的特殊装饰效果,那么窑变则完全是浑然天成的,不受任何控制的。窑变的外观千变万化,每一种窑变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十分有趣的是,日本人为他们收藏有世界上仅存的三件建窑曜变盏而自豪,日本的古陶瓷研究专家认为曜变盏是建窑烧制技术的顶峰之作,是千锤百炼而产生的结果。但是在楼钢的研究文章中透露——这个观点遭到了以原建阳市博物馆谢道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建窑研究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窑变产品绝不是技术高超的产物,恰恰相反是技术瑕疵所造成的偶然现象。

“中国历代的窑工们都将窑变视为大忌,认为是窑神爷表示不满而让他们的产品变得不伦不类,因此通常的做法就是将所有窑变之物彻底销毁。当然,外销也是销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自己没有保存有建窑曜变盏,而日本却留下三件的原因。这种争议一直延续了十年之久,最后还是谢道华先生的反证让日本学者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个反证就是:如果曜变盏是千锤百炼才创造出来的结果,那么窑址里就会留下大量试制时所产生废弃物标本。但无论是以前日本学者、美国学者、瑞典学者历次的窑址考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数次大规模窑址发掘,还有窑址农户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拾获,都没有发现类似的任何一件标本,这恰恰就是说明这种曜变产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偶然出现的而非人为制造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