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32岁成为博导 仁心仁术立德树人
日期:[2019-07-19]  版次:[A05]   版名:[好医生好故事]   字体:【
■苏士成在给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苏士成

·篇首语·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他们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的“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苏士成

“癌”这个字,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让人心惊的。

37岁的杨女士,得了乳腺癌,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女性的“头号杀手”。她焦急地请求苏士成:“请帮忙将肿瘤和乳房全切了,切得越干净越好!”

“你这种情况,不必全切,可保乳,又能切肿瘤……”苏士成花了一天时间,耐心与杨女士解释,保乳治疗技术运用已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乳腺癌的治疗理念早已从“一刀切”,转变为既保命又保乳,生存率等于甚至高于全切,而生活质量更是大大提高。

7月17日,杨女士接受了保乳切除术,一天后,即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身上无引流管、无需拆线、无需化疗……手术费仅几千元,定期回院放疗即可。

“目前我院乳腺肿瘤中心,通过个体化治疗,乳癌病人的保乳率超过50%,且其复发率等同于欧美保乳水平。”苏士成说。

今年36岁的苏士成,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四年前他就已经是博导,科研、临床、教学领域,都是佼佼者。近日,苏士成还荣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是中山大学继2001年之后首位荣膺该奖项的杰出青年学者。

科研

主攻乳腺癌复发转移

着力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舞台”上,不单有“主角”肿瘤细胞,还有“配角”免疫细胞等其他成分。在药物治疗下,“主角”有两个结局,要么被杀死要么成功逃脱。但“配角”会发生什么故事?苏士成将研究兴趣,放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作为国内较早做免疫治疗研究的乳腺外科医生之一,他应邀在2017年美国免疫学年会(连续2天2次发言)、第1届新西兰乳腺癌大会和第33届札幌国际肿瘤大会等国际大会上发出“中国医生的声音”。从2014年开始,他每年在广东省年会上和乳腺病学的专家介绍国内外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开始几乎只有我一个人讲,台下感兴趣的同行也不多,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两年,越来越多同道感兴趣,讨论的氛围越来越热烈。”苏士成欣喜地表示,今年三阴乳腺癌免疫联合化疗被美国FDA加速获批,很高兴自己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获得同行的认可。

苏士成的这些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杂志CNS本刊发表2篇,CNS高水平子刊发表5篇论文,入选“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个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优秀青年、国家长江青年学者(普外科学)、广东省珠江青年学者(普外科学)等项目。

他所在的乳腺肿瘤治疗中心,原创发现的免疫治疗策略,开展一系列的国际注册多中心临床试验。而对于广大的乳腺癌病友,特别是晚期患者,如果愿意尝试最新的免疫治疗,该院目前正对符合条件的病友免费赠药治疗。

临床

保乳手术

让患者既保健康又保美丽

“很多乳腺癌患者,对目前的保乳治疗信心不足,事实上我们医院随访了2000多例保乳手术患者,发现她们的生存率相等甚至略优于全切。”苏士成解释,我们发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治疗能激发乳房组织免疫细胞,一起加入抗癌的战斗。所以,他所在的乳腺癌中心,并不追求乳腺癌的切除数量,不该切的一律不切,每一例的乳腺癌治疗,都个性化精准治疗,追求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苏士成年轻有为,温文尔雅,常怀怜悯之心。每周出诊日,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他一天的门诊量经常高达100人次,临床上不断积累经验,并致力于推广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为乳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

他所在的科室,在宋尔卫教授和苏逢锡教授的带领下,是国内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中心之一。刚开始在国内推广的时候争议很大,当时认为中国女性乳房偏小不适合做保乳。针对这个问题,苏士成亲眼见证了前辈在国际上,率先使用“腔周法”,取代了传统的“肿物法”进行切缘评估,并且改良了一系列的皮瓣游离技术,将乳腺癌根治手术做出了整形美容的效果。

“看着乳腺癌患者,获得了疗效,又能有很好的生存质量,很高兴。”苏士成说,保乳术,使广大患者既保住了健康又保住了美丽。

他安慰乳腺癌患者称,由于国内乳腺癌患者多,新药物不断涌现,国内规模较大的乳腺癌治疗中心经验与技术已经与国际同步,而肿瘤小于2厘米、无淋巴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已可以无瘤生存。

教研

仁心仁术的医生

立德树人的学者

与苏士成共事七八年的同事黄迪,是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外科医师,她用“精益求精”来形容苏士成。“他是一个在科研、临床、教学各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的人,每天他都早于所有人到达科室或者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科研方面,他硕果累累。”

黄迪坦言,通过苏士成的日常,可看到他的一切成果都不是偶然,是通过日积月累实现的,每天仍坚持看文献、写文章、审稿、做实验、指导学生,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实验进展,亲自把握学生们的课题思路方向。而在临床工作方面,苏士成每周固定的门诊日、手术日,为乳腺癌患者排忧解难,对患者的细心、耐心、仁心,真正做到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乳腺肿瘤医学部博士生夏起东的心里,苏士成老师是一位仁心仁术的医生、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立德树人的学者。

夏起东透露,苏士成甚至在上台手术前都还携带着笔记本电脑,利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休息时间阅读文献,制作演讲PPT。“上班之前,不仅要详细阅读病人的病历,了解病情,保证手术安全,空闲时,多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随身携带好笔记,有任何想法都要记录下来,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沟通。”苏士成经常对学生们说。

“看见苏老师这样勤勉,很感动,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以苏老师为榜样,高效利用时间,不断提高自己。”夏起东感慨地说,认真的态度始终贯穿在苏老师工作和教学中。

您认为什么是好医生?

同题问答

苏士成家庭幸福,有一儿一女,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繁忙。他坦言一睁开眼睛就在干活,不过在他心中,健康、家庭排第一,其次才是工作。所以他很少应酬,争取每天回家吃晚饭,周末尽量抽半天或一天陪家人、教孩子。

他认为,好医生,必是科研和临床都并重,做科研,选准方向,憋住气,坚持到底;做医生,是常怀仁爱之心,尽最大努力帮患者。

■策划:张英姿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张阳 林伟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