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公共文化设施迎来“爆发期” 未来两年将有4座新文化场馆亮相
日期:[2019-07-20]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粤剧院的效果图。

■广州华侨博物馆的效果图。

其中海事博物馆主体基建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目前已征集各类藏品3553件

未来几年,广州的公共文化设施将迎来“爆发期”,一批新文化场馆拟陆续与市民见面。7月19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业小组围绕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代表集中视察活动,了解项目进展。据悉,按照目前进展,未来两年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粤剧院、广州海事博物馆这4座新馆将建设完工。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海事博物馆不仅建设进程最快——预计在今年10月底完成主体基建部分建设,同时亦首次透露出“家底”:目前该馆已征集各类藏品3553件。然而,这一“家底”与二级博物馆馆藏要求相比,种类与数量仍相距甚远,部分文物种类亦存在空白。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实习生 杨楚薇

【三馆一院】

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明年完工

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粤剧院这“三馆一院”的建设进程一直备受关注。在座谈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透露,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预计2020年完工。

具体看各馆进度,广州文化馆位于海珠湖东北部,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3亿元,拟打造成为一个大型园林景观项目。前期已完成项目设计、报建及招标工作,目前各园建筑已基本封顶(中心阁屋面除外),已进入室内装修和水电安装等工程阶段;室外配套工程正开展桩基础施工。目前完成工程量约占总量的53%左右,项目预计2020年完工。

广州美术馆位于广州塔东南侧,总建筑面积7.994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9亿元。前期已完成项目设计、报建及招标工作,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开展砌体及四周钢结构施工,同步进行水电消防管道安装等工作,室内装修工程即将开展,土建工作量已完成约80%。项目预计2020年完工。

广州粤剧院竣工时间提前约半年

相较于文化馆与美术馆,广州博物馆与广州粤剧院的完工“进度条”缓慢些——前者计划在2022年完成建设,后者的竣工日期从2022年1月6日提前至2021年6月30日。

据介绍,广州博物馆位于赤岗塔公园南侧,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为基本建设费)。目前正在推进征地拆迁,主要是项目用地内输变电监测中心的搬迁工作。目前新大楼正在开展基坑施工,计划2022年完成建设。

而广州粤剧院位于珠江新城红线女艺术中心旁,总建筑面积40882平方米,总投资约4.02亿元。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基坑施工,土方开挖量已完成40%。

【海事博物馆】

已在区内储备立项,争取2021年6月正式开馆

作为广州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广州海事博物馆早在2012年就开始启动概念设计,后来逐步完成征地、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前期任务,并于2018年5月正式动工。据介绍,项目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建设目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加挂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牌子。

如今,该馆进入“建设加速期”。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晓峰透露,该项目主体基建部分已完成地上三层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封顶,10月底完工(主体基建部分)。

而由于前期总投资1.83亿元(其中文物征集经费1500万元)仅仅能完成主体基建部分的建设,为配套完善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一期)质量,以实现开馆,黄埔区拟追加1.57亿元投资,完成室外配套工程、外水外电引入、室内装修提升改造、文物库房陈展设备以及信息化建设等配套工程。现已在区内储备立项,争取在2021年6月正式开馆。

馆藏种类数量与二级博物馆要求相距甚远

座谈会上,广州海事博物馆首次披露了“家底”。至2017年,该博物馆共使用征集经费1497万元,已征集各类藏品3553件。其中,通过政府采购征集共1231件、调拨1466件、接受捐赠400件、复仿制5件。值得关注的是,阿曼遗产和文化部拟通过“外交渠道”捐赠“苏哈尔号”船模、造船工具、古版书籍等藏品,现在办理交接准备事宜。

此外,目前该馆已收集的各类资料主要有中文古籍、外文古版书100余种、1000余册,历史照片、史迹照片、文献资料等4500余条,当代图书100余册,已初步建立了海事海丝资料数据库。除了数据库搭建,在该馆与“海丝”研究携手上,黄晓峰透露,目前“海丝”研究中心已经建立,并与广东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合作,完成部分专家的初步商谈工作。

在陈列布展及开馆准备方面,该馆在2016年3月完成基本陈列大纲《万里波澄——广州海事历史展》,2018年编制完成《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陈列大纲和1个专题陈列、2个临时展览大纲,均通过了专家论证会。

黄晓峰坦承,由于该馆完全是新建馆,馆内文物是“零储存、零起步”,目前各类藏品虽达3500余件,但与二级博物馆馆藏要求相比,种类和数量相距甚远。展览所需的部分文物种类仍存在空白。其中,最突出的是出土文物,无法通过向社会征集获得。希望借全市之力,统筹文物展览协调市里相关文博单位调拨或借用相关文物。

【华侨博物馆】

直接将百年文保单位作为馆址

从海珠广场地铁站D出口走出,便可来到在建的广州华侨博物馆。其利用超过百年历史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建馆,占地面积2635平方米,文物修缮总建筑面积10474平方米。自2012年着手筹建以来,这个国内唯一一家直接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馆址的华侨博物馆就备受关注。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冯广俊介绍,该项目属于文物修缮类工程,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临电安装、地下室梁加固、建筑屋面灌浆补漏、外立面窗洞开孔等工程,文物结构加固工程和外立面修缮工程正在抓紧推进。

然而,利用文保单位原址建馆的这一创新做法,亦在施工过程中面临挑战。据了解,因为五仙门发电厂原建筑相关图纸和资料已缺失,增加了文物修缮工作的不确定性,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太相符,部分区域设计方案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冯广俊表示,目前调整设计方案已基本稳定,希望市文物局给予支持,加强技术指导,简化审批或备案流程,以尽快恢复对该区域的复工建设。

另外,为配合做好越秀区海珠广场整体品质提升,广州华侨博物馆正在开展外立面修缮工程,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修缮原则,计划在国庆前完成项目南、西、北外立面的文物修缮与泛光照明工程。另由于工程进度影响,在国庆节前暂对东立面采取设计效果图围蔽,确保与海珠广场周边环境相协调。

代表声音

博物馆应注重馆藏、人才等“软件”建设

加强专业博物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座谈会上,针对这批在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市人大代表纷纷提出建议。“每一个博物馆,应该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基地去打造,”市人大代表、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说,比如广州海事博物馆同时加挂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两块牌子,可以更好地集聚研究资源。

在他看来,专业性博物馆可同时作为各类学术研究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机构的运作,应进一步和社会发生更紧密地衔接,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所探索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市人大代表李穗梅则表示,建设博物馆不仅当作建筑物在推进,还要注重征集文物、未来管养、引进人才、发展理念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她建议广州华侨博物馆可从综合角度考虑,更加注重华侨文化的打造,提出自己的特色。同时,由于这个博物馆是以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馆址,可在外立面做一些设计,让大家知道它的历史模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