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赖少其是一个名正言顺的书法家
日期:[2019-07-21]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赖少其 木石斋 30cm×56cm

■梁照堂(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赖少其的书法是一种拙朴奇倔的书法。很多人以为赖少其首先是画家,顺写书法,但其实他是一个名正言顺的书法家,更是书法大家,他曾任安徽省书协主席。尤其在北方的书法界,他的书法都很被肯定、推崇,非常受人注意,它的拙、朴、美很出众,虽然并未受所有人喜欢,甚至有不少人不理解,不懂。因为,赖少其的书法虽然德高望重,但他同时又是孤寂的,他的书法方向并非雅俗共赏,而是曲高和寡,峰高而寒的“高处不胜寒”的道路。

广东美术馆在前几年为他办的大型个展中,主题就叫“大道之道”,这也正切合他书法艺术的追求。书画同源、书画同根、书画同骨是他一直强调的,他的画以书法为骨为根。很多人对他的艺术都有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尊敬但不欣赏 ,“热待”而“冷对”。广州不少地方有他的题字题匾,但往往引起不少人议论,多表示不解,特别在以巧秀美为主的南方书法群体中,注定他的书法是“曲高和寡”的,很少有人去理解和认识他的书法。

少年时代的赖少其,行书学郑板桥,又学“二王”,临《兰亭序》的时候,他十分注重王羲之的笔法章法内蕴。他学习《兰亭序》近三十年未间断,临习近千遍,楷书学欧阳询。这些都是其大部分学习书法入门的选择,但随着他的认识与审美的升华,最后,醉心于金农,“心追手募”。尤其对金农的“漆书”等深有研习。最终融汇各种书体特点,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书体。为什么他会如此沉醉金冬心的书法?他最先是觉得用此来题画十分和谐,高古,而发展成他的书法之路。

金农方笔如削,既天真稚趣,又拙得高雅古穆,富金石味。他慢慢把欧阳询的楷书往金冬心的拙朴推进,呈一种拙朴而磅礴的气势。

赖少其1915年生,2000年离世,广东普宁人,斋号为“木石斋”,木与石之精神是其艺术审美的皈依。他历任新四军的文化领导,1949年之后他曾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是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教授,后调上海任华东美协党组书记、上海美协副主席,再任安徽省书协、美协主席等。是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的大家。

他长期兼任文艺界领导,这些经历与眼光、学养都让他走上一条艺术求高的道路。他在研究金农的同时,又研究邓石如、尹秉绶的书法,他认为尹秉绶的隶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但又过于刻意,而邓石如的隶书则较为厚重,因此他融合了二者于金农的隶楷中,营造出了他以金农书法为主体,化入尹秉绶的某些笔法,方笔劲利,转折圆浑,大至擘窠板书,小至蝇头小字,无不透露出他宏浑厚重的特色,行草则保留“二王”那种流走自然,他的书法大字,主体用金农书法为主体,外化邓石如、尹秉绶的特点,而小的上下款字题字,则往往更多是近“二王”的行书,但整体都富有金石气息,体现了拙朴奇倔之美,而且还有《爨宝子》碑的厚拙淳朴,又有《好大王碑》的天真抱璞的美。以上种种熔于一炉。他的书法属于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书法美学,形成了赖少其朴拙奇倔、圆劲浑厚的书法风格。

“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这是赖少其最喜欢书写的词句,他说这是最能体现其艺术风格的句子,也是其个人性格的体现。“胸存江山铁样坚,浑厚华滋笔墨苍”也是其经常题的。厚重拙朴黑浓都是他追求的特点。

在我给他写的多篇文章里,他给我多次谈过他的书法追求及艺术上的孤寂。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艺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他也坦言并不会因为别人一时的眼光而改变自己,更认为,历史会给自己一个公道的评价。我个人很喜欢赖少其的书法,也受其影响。我知道他的书法,在北国中原实际上很有影响力,在南方也有不少人推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读懂他的书法。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仰、传承和发扬的大书法家。

(采访整理: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