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汕头: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革命老区村焕新颜
日期:[2019-08-06]  版次:[A08]   版名:[时政]   字体:【
河清岸绿、风景宜人的桥陈村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老区苏区行·汕头

广东汕头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曾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缓慢的不知名小村落。如今,桥陈村广种桑葚,水光山色如画,万只蛋鸡饲养示范基地日产鸡蛋两三千个,村集体收入不断翻倍,今年春节期间更是接待了上万名游客,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旅游景点。

近年来,汕头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掘革命老区村红色革命、绿色生态、潮汕文化、海岛风情等特色,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桥陈村只是汕头老区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新快报记者随“老区苏区行”采访活动走进汕头桥陈村,感受这座革命老区村的蜕变。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汕头现有革命老区村347个,分布在37个镇(街道),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就是其中一个。

桥陈村位于小北山南麓、榕江中游潮水溪南岸,地处潮阳、普宁、揭阳三县交界的平原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曾是小北山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揭阳“北武”、普宁“南武”的游击队也曾在此地建立联络站。也因地处偏僻,桥陈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在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

现在,步入桥陈村,道路笔直而平整,古运河河道蜿蜒,流水潺潺,一旁中式风格民宿上的红罩灯迎河风吹拂,远处的木风车扇叶摇动,低矮的细叶榕下村民正品茶畅聊。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派驻桥陈村驻村干部林雄告诉记者,几年前的村容村貌与现在相比是大相径庭。

林雄既是桥陈村实现蜕变的见证者也是助推者。“刚来桥陈村时,比我想象中更加穷困。”林雄介绍说,桥陈村全村总人口1350人、245户,贫困户38户160人,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以前,桥陈村主要的种植作物是水稻,曾有万亩高产农田,上世纪90年代后改种绿化苗等经济作物,在选种育苗阶段盲目跟风,后因当地市场供过于求而致贫困。

林雄来到桥陈村后,有过两次扶贫经验的他一心为当地研究“致富经”,他发现桥陈村水源好,田地无污染,后因地制宜提出与汕头市农科所等进行合作,引进了丝苗米和红米黑米糙米等功能稻米,又鼓励当地村民种植马蹄桑葚等作物。一系列优质品种农作物引入和畅销使得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据了解,去年村集体收入增收15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增收30万元。

偏僻小村落变身红色热门景点

桥陈村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带旺当地人气的主要推力。2017年,桥陈村被确定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后,驻村工作队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

林雄告诉记者,“红色文化广场的原址是一片母猪养殖场,我们都称那边为‘母猪游乐场’,现在已经完全变样,变成村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此外,桥陈村还建设了红色主题展厅、红色通道、“母子榕”红色公园和红色渡口等,打造一体化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记者步入桥陈时看到,汕头当地的一所小学正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林雄表示,今年春节桥陈村接待游客上万人,“五一”劳动节也吸引了上千人前来游览参观。

“碧桂园老寨改造项目顺利推进,40间民宿已落成,目前有经营者达成意向准备进驻;引进的20亩黄金百香果也将迎来丰收……”林雄掰着指头给记者数着桥陈村一个又一个的喜报。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近年桥陈村着力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村民和村集体实现增收,贫困户陆续脱贫,革命老区村的活力已然焕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