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柴米油盐元角分厘见证国家发展政策轨迹
日期:[2019-08-18]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嘉宾为许德友教授的新书《账本里的中国》揭幕。


中宣部2019年度重点出版物《账本里的中国》首发,以小故事讲述大变革

“有了账本,心里才有‘数’。”“国家给我们退休工人涨工资,说明是记着我们咧!”我们常听见这样的话,因为有这么一群人,坚持用账本记录数十年来的生活点滴。从那些已经有些发黄的账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多数家庭的收入在不断增加,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账本是一个家庭经济生活的存根,更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注脚。8月17日,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广东省委宣传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选题《账本里的中国》,在南国书香节举行了首发仪式,众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柴米油盐、元角分厘,看到了国家发展、政策轨迹。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实习生 曾润垟

通过家庭收支解读社会变迁规律

《账本里的中国》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许德友编著。该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账本故事串联成书,以小账本记录新中国70年大变革大发展,讲述70年来的账本经济史:从柴米油盐的票据、元角分厘的计算到衣食住行用、休闲玩乐的开支,再到工作收入、买房看病、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账本里各种的大小事,以及背后的国家发展、改革逻辑、政策轨迹。书中以微观视角进行宏大叙事,刻录新中国70年人民奔向美好生活、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轨迹。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单位领导、嘉宾出席了当天的活动,专家、媒体及学生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该书作者许德友教授作主题发言并讲述写作历程,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讨论,书中主人公代表等还分享了账本背后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新中国成立70年的重大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来把握这段历史及其带来的经验启示,也可以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和生活点滴中来感悟历史。”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汉卿教授表示,《账本里的中国》从家庭账本中的收入支出主要变化为叙述背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账本背后的社会变迁规律,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的账本经济史,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历程。

作者为收集账本找遍整个朋友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空节点上的学者,也是这个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许德友现场分享时表示,自己在想总得做些什么,“也许,记录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件事”。

70年的历史如何记录?许德友坦言:“一开始有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感觉。”由于从事经济学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关系,许德友更留意个人或家庭的具体收支,加上中国人崇尚节俭持家,很多人有记录日常收支的习惯,账本成为他的不二选择。“数字是冰冷的,但账本里的故事是温暖的,它清晰地记录了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数量、收入来源、消费规模、消费构成。记录个人和民生变迁,一个账本足矣。”许德友说。

经过半年多的构思,许德友确定了创作思路——通过讲述账本中的故事,以微观视角进行宏大叙事。“这样创作出来的书不会成为一本学术著作,也不会是一本经济史的学术分析,但可读性、通俗性很可观。”他说。

搜集老旧账本颇费周折。许德友回忆,为此,他找遍了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书刊报纸、网络朋友圈,还充分利用了人际网络——同学,同学的朋友,同学的朋友的亲戚……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与计划的账本数量有所差距,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之前大致想要的账本故事。由于账本是真实的,也是凌乱的、琐碎的,他还制定了一个收集的标准——“不成系统,但力求覆盖到各个群体”。

最终,该书以“账本故事—时代变迁—改革逻辑”为叙述主线,把一个个真实的“账本故事”串联起来,并插入大量账本实物照片和漫画,描绘出一部视角具体又独特地反映城市巨变的历史画卷。

“70后”大学生买信封邮票支出不小

故事的主人公马卫红是一名“70后”,上世纪90年代初考上大学,现在是一所高校的老师。受作者邀请,马卫红通过录制的视频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她精打细算的大学生活。

“经济学有一个名词叫‘预算约束’,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大事。”马卫红回忆说,上大学那时,她对一日三餐、水果零食和学习用品支出,都会一笔一笔详细记录,以便心中有数,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

从账本里看物价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非常有趣。马卫红介绍,上大学时物价不高,刚开始一天的生活费只要两三元,到大学毕业时也只涨到5元;那时没有网络和手机,主要的通信方式就是靠写信,给同学写信,给家里写信,这是大学生课余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每一个月的支出中,总有买信封、邮票、稿纸的支出,数量还不小。”二十多年过去,马卫红每每回忆起当初还觉得非常美好。

名家点评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

账本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表示,《账本里的中国》选题独特,以小见大,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贴近生活,立意高远。书中所讲都是真实、琐碎的生活,但又有深刻的立意;二是呈现生活,说理透彻,在对账本主人公的生活事实进行了客观描述后,进行了学理分析;三是透视生活,传承美德,折射出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家庭和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周峰:

从微观层面发现生活的真和美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周峰教授说:“孔子老先生说,‘微言大义’,这本书就贯彻了这点。”在周峰看来,选择以家庭账本作为创作主题,是一个非常微观的切入。账本是记录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国家生活变迁的重要方式,该书从更加微观、细微、琐碎的层面来发现生活的美、发现生活的真,贴近生活、呈现生活,从而能够提炼生活,最后回归到生活。

作为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作者许德友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学术专长,以经济学家的独有视角,展示出一系列数字背后的经济学大道理,让不懂经济学的普通读者也能进一步了解与掌握账本背后的知识底蕴。

●南方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宁:

“百姓平凡事最易与读者共鸣”

“我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读起来会特别有感觉,大学的校园生活、结婚时的‘三转一响’,家里电器的更新换代……”南方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宁深情地说,读这本书,仿佛穿越时光,那些被尘封多年、点点滴滴的记忆,有苦涩、有美好,更有珍惜不易,随着作者的笔触渐渐浮现眼前。

她认为,这本书避免了经济学类图书的乏味、单调,讲述了百姓身边最普通、最平凡的故事,真实动人,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同时,该书带着读者纵跨时代,刻画中国变化,分析改革逻辑,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经济学课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