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户一策精准扶贫 “石匠”村找到新活法
日期:[2019-08-28]  版次:[T20]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西湖村集体入股光伏项目,年收益资金四成帮扶脱贫。

■大棚内,西湖村村委书记李新明父子二人向记者介绍种植灵芝的过程。

■钟耀坤一家人在翻修一新的房前合影留念。

■广东电网出资帮村里修建的篮球场。

广东电网定点帮扶梅州西湖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增长两倍多

十年来,广东省慈善总会发挥慈善优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成功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扶贫济困道路。

清晨六时,柔和的日光照在梅州市西湖村交错的水田上;63岁的村民钟耀坤准时出门,将牛棚里的牛赶到山坡上吃草;村委书记李新明的家里,成熟期的灵芝悄无声息地弹射出巧克力色的孢子粉;今年,将是西湖村丰收的一年。

三年前,当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到西湖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时,西湖村共有55户贫困户202人,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900元。到了去年底,西湖村53户192名贫困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增长至14311元,脱贫率达96%。

这是广东电网扎实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和140个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之一。除西湖村以外,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帮扶的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巴东村、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帮扶的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林洞村等帮扶点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截至目前,各级帮扶点共累计帮助17245名贫困人员脱贫,脱贫率约91.7%;该公司也连续四年获得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

村集体入股光伏项目,年收益资金四成帮扶脱贫

西湖村,位于五华县横陂镇东面,由溪口和油塘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3750人。西湖村民家中的窗户四边爱用石头封砌,历史上,村里出了不少手艺精湛的打石匠。

长久以来,西湖村都比较贫困。其先天条件不足,村里仅有土地1700多亩。经华南农业大学检测,西湖村样土呈弱碱性,很多可利用的荒山上都是俗称“牛肝土”的红散泥,土层偏薄,肥力不够。

此外,西湖村位于琴江中游,地势低洼,防水能力差,逢雨水稍强便会产生内涝,近年来西湖村平均每年会水淹两次。因此,村里500多亩水田中有100多亩荒废,600多亩旱地中有三分之一荒废。

面对着如此恶劣的资源环境,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驻村工作队几次调研,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光伏产业上。“西湖村光照条件不错,实际测算每年的光照时间在1200小时左右。另外,村里空气洁净,透光率高,光能可有效利用。”时任扶贫工作队队员的胡红说。

工作队的原计划,是在西湖村建设0.5兆瓦的光伏项目。该想法引起了五华县政府的关注。原来,五华县一直想引进好项目实现精准扶贫。在看过地面光伏电站扶贫项目投资可研报告之后,五华县政府不但认可了光伏扶贫的方向,还将项目实施拓展至全县,并将规模升级到了整个五华县30兆瓦的体量。

最终,西湖村投资1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该项目,年收益在12万—15万元。同时,为了使脱贫户不返贫,工作队给该收益制定了二次分配机制:每年村集体投资产生的经济收益,40%用于支持精准扶贫户的脱贫项目启动,在扶贫工作结束后则转为对村伤残户、大病户等困难群体的慰问帮扶资金;20%投入西湖村“未来·蓝”教育基金;40%用于村公共服务资金。

村书记带头种灵芝,今年贫困户分红料超5万元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药。西湖村附近已有栽培成功的经验。

工作队综合分析,觉得养灵芝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于是便在村里物色合适的带头人。“选来选去,没几个人愿意去干,因为没经验,怕担风险。”胡红回忆。最终,工作队把目光移到西湖村村委书记李新明头上。

李新明一口答应:“可以呀,我也有棚子,搞个基地养一养给贫困户分分红没问题。”原来,李新明早就有做带头人的想法,却碍于村委书记的身份不好意思说。

双方约定,工作队投入四万多元扶贫资金购买1万棵菌包,李新明则以雇主的身份带领贫困户栽培。灵芝的钱,双方按阶梯分红。刨除成本外,工作队所得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

大棚内,李新明的儿子阿涛一手捧着灵芝,一手将覆盖在灵芝身上的孢子粉小心翼翼地扫入桶里。据了解,孢子粉是灵芝的有效成分,灵芝进入成熟期后会向四周弹射巧克力色的粉末。上好的破壁孢子粉冲水,表面会形成类似油的一层薄膜;饮之入口,无特殊味道,口感浓郁质朴,最能养人。

阿涛估计,今年能收250多斤孢子粉,三四百斤灵芝片,销售额在30万元左右。这是阿涛经手养的第三季灵芝,他一度想放弃。原来,第一季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养的灵芝死了一半。忙了一整年收获无几,阿涛觉得不值。在工作队的几次劝说下,阿涛又重振旗鼓,调整心态继续栽培。去年,阿涛便一举收获了180多斤灵芝孢子粉,用于贫困户分红3.1万余元;今年,这一数字预计超过5万元。

现广东电网驻西湖村第一书记廖晓明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助力西湖村孢子粉成为名牌产品。“光我们自己知道孢子粉质量好是不够的。只有经专业认证,将孢子粉打造成名牌,贫困户才能长久致富。”

一户一策,63岁老汉获聘养牛技术员

根据入户调查的实际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从贫困户致贫原因着手,为每户贫困户制定对应的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钟耀坤便是一个例子。现年63岁的钟耀坤家住油塘半山坡上,不少人唤他“钟叔”。钟叔勤劳能干,天性乐观,本不该和“贫”扯上关系,然而,现实很无奈。钟叔总共生了5个娃,其中两个先天智力缺陷,只能养在老两口身边;除了已出嫁的两个女儿,钟叔的小儿子外出打工,至今未娶妻。

2016年工作队初次到访的时候,钟叔家里一贫如洗:五口人,家里每餐只食三个菜:新割的青菜,旧腌的咸菜,以及炒过的鸡蛋。所住的二层小屋由红砖粘合,排列不一,甚至还有缺口;家里的大门用铁栅栏简单闩住,任谁均可一窥厅堂光景。“真的很艰苦啊。”钟叔回忆起来仍忍不住撇嘴。据了解,当时一家的营生全靠钟叔,他养了一头牛,在自家的一亩半田里种了水稻,还有零星几只鸡。大部分的时间,钟叔给人打零工以补贴家用。

钟叔的情况,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请钟叔作为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养牛。“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养牛了,经验比较丰富,另外他也有意愿,自己想干。”胡红回忆道。

2016年10月的一天,三个工作队队员来到了钟叔家里,商量以每年8000元的工资聘请他做三年的技术顾问,带领其他贫困户养牛。同时,愿意帮助他贷款4万元建牛棚。听到这个建议,钟叔不假思索地说:“做得,莫问题(可以,没问题)。”

现在,钟叔的家俨然一个小农场:个人拥有8头牛、16头羊和近200只鸡鸭,每天能产羊奶10多斤,鸡鸭和蛋类能持续销售,家庭收入可观。同时,他还带动了村里多个贫困户养牛脱贫。

此外,他的家也翻修一新。记者到访当日,媒人正在钟叔翻修一新的房子里给他小儿子说媒。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