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张弘:山水画要与时俱进, 都市水墨是重要的突破口
日期:[2019-09-01]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濠江揽胜》之“三巴圣迹”

■张弘(右)、张思燕在创作《濠江揽胜》

在日前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文化使命国际论坛”上,一幅由来自北京、广东、澳门三地的四位画家、四位书法家共同合作的书画长卷《濠江揽胜》引起了关注,这幅作品涵盖港珠澳大桥、灯塔松涛、三巴圣迹、妈阁祖庙、澳门塔、镜海长虹、西山望洋、黑沙踏浪等八个胜景。作为这幅作品的主笔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围绕都市水墨话题,接受了收藏周刊专访,他表示,都市水墨是中国山水画在与时俱进方面重要的突破口。■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陈福香

都市水墨可以继续保留并发扬“诗书画印”这种形式

收藏周刊:都市水墨跟传统山水,创作起来具体有怎样的区别?

张弘:顾名思义,都市水墨在内容上,必定离不开现代都市的建筑和生活场景,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笔墨的现代性。而传统山水主要是表达农耕社会的面貌,无论是茅草屋、小桥流水,还是云雾缭绕的大自然山川等图景,都很容易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共鸣。但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浪潮汹涌而来,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中国画在表达这种现代题材时,就必然会有画家去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我留意到,近年来深圳有许多画家在都市水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长期身处深圳这种高度都市化的环境中,另一方面是观念转换较快。在我看来,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他们已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面貌。例如,在去年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画展上,深圳就推出了不少以“城市山水”为表达对象的作品,效果不错。

收藏周刊:我们此前对中国画创作讨论过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中国画与素描的关系”,另一个是“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可否说传统的山水会跟书法关系比较密切,而都市水墨则跟素描的关系比较密切?

张弘:表面上,似乎可以这么说。但传统的中国画又分工笔与意笔,意笔画跟书法关系会密切一些,但有的人把意笔画等同于文人画,我不认同。甚至有的人为了夸大文人画的作用,把它等同于中国画,这更加不恰当。只能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部分,亦是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或者说是一种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故与书法结合最密切的,应该就是文人画这部分。我认为,文人画强调的“诗书画印”这种形式仍可以继续保留并发扬,甚至在面对都市水墨这样的题材,同样可以传承这种形式。只不过,画的不再是小桥流水或者山林丘壑,而是现代城市。

另外,在都市水墨表达时,素描功底好的人是可以把对画面整体感的把握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上的优势,都转换成对作品的处理。

关黎用中国画直接介入社会建设中,在美术史上应该有隆重的一笔

收藏周刊:在这方面,岭南画派先辈们的探索是否有不少的启发?

张弘:是的,他们的探索,今天仍对我们有意义。过去很多人只强调岭南画派在融贯中西以及用色方面的艺术特点,而在我看来,他们在“观照当下,观照现实”中,可以说也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收藏周刊:前段时间,就有展览展出了不少关山月、黎雄才等先辈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作品。

张弘:对,我们很多时候在面对当下的社会题材时,确实很难一下子从传统样式中转化过来,但在关、黎两位前辈中,他们那个时候的作品,的确能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他们在描绘建设中的“武汉大桥”“武钢”以及一些大堤坝工地等场景时,都有着别于传统山水画的现代笔墨表达。所以,今后谈起岭南画派,两位先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应该要有隆重的一笔。他们用中国画直接介入社会建设中,以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这种探索是非常珍贵的。其实他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在时间上应该会更早,我就对关山月先生创作于1939年的作品《三灶岛外所见》印象十分深刻,这幅作品是表现日军侵略者炸毁中国渔船的场面,他的画面处理巧妙,在传统山水画创作比较新颖地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其表现手法与当时常用的类似于宣传画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足以证明他在那么早的时候,已经用山水介入现实社会的主题性创作。从这张画可以看出关山月先生的目光是敏锐的,视野是开阔的。从那时候再到后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作,其实他在“观照生活,观照现实”中,是有一条清晰的文脉。

收藏周刊:您是否也受了他们这方面很深刻的影响?

张弘:在广美国画系读书时,林丰俗老师是我们班山水写生课的任课老师,他是关、黎先生的爱徒,而我们上临摹课时,黎雄才先生的那套山水画谱正好首次出版,对我们当年学习山水画很有帮助。而两位先生关注生活,表现生活的那种艺术态度,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面对现代城市的创作题材时,可能会更敏锐一些。我也见过一些画家,过于强调笔墨,甚至成了套路,画什么都是一个样,完全不关注现实,不管画哪里的山水,都是一个面貌,完全忽略了对象的变化。

很多表现都市水墨题材的画家,都被建筑的形所束缚而忽略了笔墨

收藏周刊:表现都市水墨的难度主要在哪里?

张弘:都市水墨直线太多,古人就有所谓直线不美曲线美的说法,如何把都市水墨题材表现得不呆板,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这些方面,关、黎的确是做了不少尝试,有很多是可以给我们借鉴的。

收藏周刊:但今天的高楼大厦跟他们当年表现大建设的场景,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如何把传统笔墨的审美与当代的这些现代化建筑很好地结合起来?

张弘:我认为在这方面已经探索得比较成功的画家,是国家画院的画家方向。他有不少作品既表现了现代都市,又保留了传统的笔墨。很多表现都市水墨题材的画家,都被建筑的形所束缚,而忽略了笔墨。为了避免呆板,就要从线条的干湿浓淡中下功夫,并适当用粗细长短的线条穿插其中。在本来直线的建筑线条中,多运用这种变化亦是一种处理的手段。

收藏周刊:经常强调与时俱进,可以说都市水墨是中国山水画在这方面很重要的突破口吗?

张弘:可以算一个方向吧。(笑)

张弘:现为广州美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张思燕: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花鸟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美协理事兼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

张思燕:《濠江揽胜》的创作是“合唱”

应邀创作《濠江揽胜》的广州画家代表,还有广州美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画家张思燕。她表示,此前曾多次前往澳门写生,这是第一次在澳门参与集体的主题创作,在创作中感受到澳门浓厚的人文气息。“以画卷的方式呈现澳门的文化气质和城市底蕴。”

据了解,此次创作是围绕“澳门八景”与“澳门新八景”,张思燕与张弘在此前进行了多次沟通,她把此次创作比喻为“合唱”,“合唱不是要突出个人,而是要考虑整体的和谐度,画画也是如此。”张思燕告诉记者,创作之前艺术家就知悉各自创作的内容,她与另外一位画家主要负责画荷花和一些景。

妈祖阁、大三巴、港珠澳大桥……张思燕对澳门的经典景点如数家珍,而此次创作,除了这些景点,她对澳门的建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澳门属于小丘陵地形,山并不高,但沿山而建的现代化楼房很有异域风情。

“尽管我对花鸟题材已然非常熟悉,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荷花与澳门的其他景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张思燕透露,她从小在广州长大,对距离不远的澳门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这次与张弘作为广州画家的代表,深深的责任感激发了她更多的创作思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