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仇英:从漆匠到绘画大家的逆袭
日期:[2019-09-15]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仇英《桃源仙境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轶闻

仇英,生于明代正德初或弘治末年,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仇英在江苏太仓一个普通家庭里出生,家境不太好。父亲是个漆匠,他在十二三岁就跟随父亲做漆工,当时的漆工都会绘制特别精细的漆画,这对仇英来说对日后的绘画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他在十五六岁时,告别了父亲,孤身一人到当时江南最繁华的也是名画家聚集的苏州。仇英起先在苏州一家手工作坊里仍然做着漆匠,但一有时间就偷偷地作画。也许是他的勤奋与执著,也许是老天的垂青,有一天,享有诗、文、书、画四绝的文徴明前往唐伯虎家中去下棋,中途在庙宇的一角看到年轻的仇英全神贯注地在作画。

这触发了文徴明数次应举落第,满腹才情无法施展的这根神经,对仇英也心生同情。

仇英在文徴明的帮助下拜了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师,走上了职业画家之路。结识文徵明是仇英人生里的一个小的转折。

文徵明的影响,周臣的指点加上仇英自己的努力,让他习得了一身好武功:

周臣给了仇英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技巧上获得了绝对的精巧,就像习武者在江湖上站稳了脚跟,而从文徵明处学来的那种含蓄而优雅的风格,如同大侠有了剑,让仇英有了成为大师的可能。

仇英的成功,与其说是他的天赋,不如说是他对绘画的信奉、崇拜,宗教式的信奉与崇拜。他每画好一幅画,总要给老师或前辈画家看,要他们指出不足之处,有时他还远寄当时在京城的文徵明看。

他是个从渐修到顿悟的典型画家。据记载,仇英在绘画时,即使眼前有歌妓之美,他会视而不见,耳边有丝竹妙音,他也会充耳不闻,他就是这样将历代名家,将前辈的精华用手、用眼、用脑全部吸收,又经过心灵去体悟、去提炼,而后用他那如椽之笔绘制出惊世骇俗的画作。

他是一个全能的绘画大师,水墨、白描、浅绛、青绿多种笔法全部精熟,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一不精、无所不工。

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伯虎都是能诗会书的文人画高手,唯独仇英,出身漆匠,没受过正统教育,但他以别种方式,在古画中,在历史故事中吸取养分,积累才智。人的才华是多方面的,用诗、文表现不过是其中之一,通过绘画,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绘画,也能将胸中才气表露出来,仇英就是这样展示自我的。

在画史上,董其昌是个严苛的评论家。他闭上眼睛是鄙视仇英的,鄙视他的书法,鄙视他的文才,但睁开眼看他的画却惊呼: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太史(文徵明)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这句话称赞的便是仇英的“青绿山水”。

中国的青绿山水出现于魏晋时期,经过宋代画家赵令穰、赵伯驹的发展,到元代赵孟頫“托古改制”,青绿山水开始有了人文气息,然而至此,青绿山水仍然不是绘画的主流。明中后期,诗书画结合的文人山水很时髦,但在青绿山水方面有成就的画家仍旧不是太多,沈周和文徵明确实画了不少很具文人气息的小青绿山水,但在吴门中,大青绿画得最好的,还是仇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