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逵园”分店开进清末当铺再造文化地标
日期:[2019-09-26]  版次:[A10]   版名:[深读]   字体:【
■逵园运营团队接手的是稀有独特的清末青砖碉楼——东平大押。

■一楼还原了百年前的典当场景。

当代艺术+古迹活化+典当文化

广州文青的打卡之地逵园艺术馆(下称逵园)要开分店啦!8年前将国家级文物、东山五大名园之一的逵园活化成艺术馆、文化地标,这一次,逵园运营团队接手的仍然是一座文物建筑,但不是红砖小洋楼,而是更为稀有独特的清末青砖碉楼——东平大押,昨天,关闭近一年的东平典当博物馆重新开张。

逵园团队能够使运营不善而关闭的典当博物馆起死回生吗?逵园在本地开创的“当代艺术+古迹活化”的文艺风,与典当文化的混搭,能再造一个新地标吗?

越秀区政府招标 引入逵园团队盘活典当博物馆

在车水马龙的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处,婆娑的老树掩映间,伫立着一座五层高、形似碉堡的青砖楼,这就是清末民初、广州第二大当铺的东平大押,广州留存不多的古当铺建筑,是清末民初碉楼建造技术的体现,也是广州典当行业历史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为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起越秀区政府投入180万元修缮,2010年由广州新衡盛典当有限公司将其活化为广东首家典当行业博物馆,率先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活化利用国有文物建筑(详见新快报2013年1月10日《广州数千老房子保育谁埋单?》报道)。当时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本身完全不盈利,运营费用完全靠典当公司的资金支持。

因资金困难及运营不善,在结束合作关系后,2017年底,越秀区政府公开招标引入逵园的运营团队盘活典当博物馆。

“做了这么多年逵园的活化,我们觉得活化老建筑这件事越来越有意义。独特的建筑对于我们的文化推广是加分的。通过艺术的传播来做老建筑的活化,我们希望开拓更多的平台去做这件事,也更好玩,一直有留意这样的机会。”逵园团队负责人、东平典当博物馆馆长黄轶群解释与东平大押的结缘,“在市区里面有这样一栋碉楼式建筑其实很特别咯,位置非常好,可以好好地利用。”

可看同治年代当帖

可观当代艺术展

东平典当博物馆是由导览员带领观众参观的,甫进门,迎面是一块红色的遮羞板、抬手才能够到的典当柜台,一楼还原了百年前的典当场景和当铺货楼场景,而另一边则是在逵园展览过的艺术品的衍生产品:明信片、饰品、陶艺、书等,这是逵园接手后增加的经营内容,以满足年轻人的趣味。

踏上木楼梯,在二楼的典当史区域,细细端详同治年代的当帖、当铺月结本、当票、合同等原件,听导览员讲述广州典当业的风云,和东平大押的前世今生,瞬间让你沉浸在深厚的典当文化中,在一、二楼的典当史区域,还可以一睹电话、怀表、放大镜、木盒厘等秤等当年的当品。

“我们想将历史更有趣地去展示,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历史文化、典当文化或者广府文化等。”黄轶群说。

三楼则把你从历史拉回到当代,这个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在播放着艺术家卓莹的影像作品《平行之境》,如果你喜欢,可在一楼的文创产品中找到它的衍生品。

“与逵园的画展不同,这里将邀请更多的本土艺术家展览影像或装置艺术,日后这里还会有广府文化和非遗主题艺术的展示。”黄轶群说。

四楼是活动空间,未来可以在这里听讲座、看现代舞或者看小剧场表演等。

四楼与五楼之间加建了楼梯,使得五楼可以活化为办公用地和会客室,也要便于房顶的保养维护。

别忘记去当楼旁的小花园转转,这里的茶室有逵园团队研发出的独家茶饮,既可以在此等候入场,又可与朋友小聚,还未开业,就坐满了人,想必很快就能成为网红店。

“东平大押将面向更多年轻人,做更多艺术体验和艺术传播,与逵园相比,根据建筑分层多的特点,在功能上更符合,内容上更多元化,会做更加有趣、互动性更强的文化活动,公益性更强。”黄轶群说。

接手东平大押之后,逵园团队投入了60多万元(其中越秀区政府补贴了一半),聘请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建筑保养维护进行了设计,后聘请有文物修缮资质的单位对建筑外墙进行清洗,对楼梯、地板、木结构、木窗、木门进行修复和保养,并加建了5楼的楼梯。又投入近40万元装修了博物馆配套设施茶室。展陈物品的购置和设计也花费了30多万元,前期投入过百万元。

逵园品牌与粉丝可输出

到东平大押实现收支平衡

近年来,活化老建筑为艺术馆、咖啡店、民宿、生活艺术店如雨后春笋,但网红风光之下其实大多入不敷出,昙花一现便夭折,空间运营是当下建筑遗产活化的痛点,作为老建筑活化的范例,逵园团队在创业8年之后开枝散叶,其在文化空间的运营上有何秘诀?逵园的运营模式能否复制、移植到东平大押上?

黄轶群并不讳言逵园起步之初的艰难,早期也需要几位合伙人用其他业务的收入来补贴,但在2016年底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目前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20万元,收入来自咖啡、展览的衍生品、艺术品的销售。近来开始有策划与资源的输出,为外面的展览策展,为一些商业品牌做活动策划,引介艺术家,这些都是新的盈利点。展览一直是免费开放。

黄轶群认为,能实现收支平衡,一是经营艺术市场的专业度,展览、空间的营造比较受肯定,能吸引到不仅仅是打卡、图新鲜的人;二是坚持,这么多年的艺术推广、品牌培育、积累下来的口碑,公众对艺术的需求有比较大的提高,使收入更稳定。

逵园的专业度得益于几位合伙人在国外受过艺术管理的专业教育,其对艺术市场的眼光、策展、推广能力。黄轶群说:“逵园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精准的市场定位:大众艺术,或者国外叫的affordable art(负担得起的艺术) 。这个‘负担得起’不仅是价格,还有受众的观念接受度。以‘艺术融入生活’为理念,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专业人士的小圈子,而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黄轶群认为:“通过艺术传播活化老建筑是一种最理想的建筑遗产运营模式,因为很多历史建筑本身就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性,艺术的介入可以很好地突出、提升建筑本身的价值,这种模式对历史建筑的破坏最小,应该复制和推广。”

虽然与逵园的西式小洋楼大异其趣,黄轶群相信传统中式的东平大押一年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他说:“逵园这么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其品牌和客户群可以输出到东平大押这边;越来越多人有兴趣去发掘有特色的建筑空间、文化空间,我们觉得其实典当本来就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它自己都可以吸引到很大的人流量。”

政府将以补贴返还

每年15万管理费并有资金支持

尽管已实现收支平衡,逵园目前仍未收回前期的投入,黄轶群认为:“艺术市场已经比以前好了,但是还没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大家对艺术还是出于一种社交需求,很多人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生活展现为主,还没到消费的阶段,消费力始终还不够。”

他强调:“文化产业运营需要长时间培育消费群,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我们希望长期去做,坚守到一定时候,才是你的口碑、品牌影响力有收获的时候。”

他说,今后还将与附近的学校及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包括组织学生看展,吸引更多人关注历史建筑的保育和历史文化的推广,继续一直以来都在做的艺术培育。

据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东平大押每年交15万元的委托管理费,政府都将会以建筑日常维护或展览、活动补贴的方式基本返还;建筑的大修也可以申请到市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作为市内第一家民办博物馆,还可以根据评估申请到广东省对民办博物馆每年10万—30万元的补贴;此外,区政府还会引荐一些活动或项目进驻,政府将通过补贴项目经费来对东平大押的运营进行扶持。

■策划统筹: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 姗 方汝敏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