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演绎“老城市、新活力” 海珠广场成游客热门打卡地
日期:[2019-10-06]  版次:[A05]   版名:[我和我的祖国]   字体:【
■从空中看“珠海丹心”海珠广场的夜景,非常美。

■海珠广场的巨幅国旗。

■海珠广场展示的特色园林作品。

■园林作品满满都是传统味道。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通讯员 刘思铭

10月1日清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升级改造后的广州海珠广场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从而正式揭开了海珠广场崭新面纱。海珠广场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与珠江滨水景观带的交汇核心,国庆期间,在这里举行的园博会和主题灯光秀,无论白天或夜晚,都成为了广州最热门的打卡地。

园博会:各区特色融入岭南园林设计

海珠广场最大的变化是:过去广州解放纪念碑是一个环岛,行人基本上过不去。此次改造将原来割裂的纪念碑与缤缤广场进行空间串联,如今从缤缤广场就可以直通广州解放纪念碑,广州市民可以在广场上活动和驻留观赏,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红色活力广场。

这样的变化还体现在海珠广场的东、西公园的改造上。第26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于9月28日至10月12日在这里展出。

其中,越秀区海珠广场分会场以“碧海丹心,花开盛世”为主题,以花境花艺竞赛为展示方式共设置18个展位,包括广州市11个行政区及7个社会企业送展作品。其中,“胜利的号角”“绿水青山·红韵羊城”“盛世华诞·锦绣家园”等主题花境园圃结合号角、红旗、国徽、党徽、木棉花等红色文化意象,寓意广州在新时代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而各区的特色文化品牌,也在主题园圃中体现。展出的园林作品巧妙嵌入五羊雕像、广州塔、广绣、满洲窗花、镬耳墙、粤剧花旦、中彩珐琅、荔枝等岭南元素。荔湾区“粤韵留声”、番禺区“飘色”、花都区“南国红棉”、从化区“跨越”、黄埔区“山海经”等作品,将各区传统文化、发展特色融入岭南园林设计,展现了“美丽花城、幸福广州”的园博会主旨。

灯光秀:讲述广州发展史

这些天,有多少人被海珠广场的“巨幅国旗”刷屏了?

“我们致力打造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三大风貌特色名片。”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副局长陈泽斌介绍了灯光提升工程。在海珠广场,以广州解放纪念碑为中心,以华厦大酒店、万艺大厦、广州宾馆、缤缤广场、恒基中心五栋楼宇为“主轴画卷”,以璀璨灯光为“时代之笔”,采用高清全动态三维视频技术,选取五羊雕像、镇海楼、万木草堂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及粤剧、舞狮、龙舟等文化意象,逐一展现新中国华诞、羊城传说、广府华彩、海丝文化、艰难探索、改革开放等六大主题,结合雕塑、广场地面及公园的灯光亮化设计,形成立体展示场域,对广州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而对片区里的历史建筑,如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法韬美医院旧址、东亚大酒店、大同酒家、孙逸仙纪念医院门楼等,则采用“投光+洗墙灯光”方式,凸显其结构之美。其中着重刻画广州解放第一面国旗升起的地方——东亚大酒店,运用投影灯在此处重现巨幅国旗冉冉“升”起景象。

另外,以灯光“点睛”量化提升起义路沿街东西侧特色建筑,通过泛光、轮廓亮化照明、图案投影灯等手法,形成街道建筑夜景灯光层次,共同点亮传统中轴线。

设计理念:在新广场感受老广州

如何鉴赏海珠广场的魅点呢?“海珠广场代表着新中国的广州精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教授认为,海珠广场的价值是汇聚新中国的记忆,体验老广州的乡愁,领略母亲河的风采。通过步行化的品质提升、礼仪性的活动承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花城广场交相辉映!海珠广场、花城广场分别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与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母亲河的交汇节点。

“这里是广州的文脉所在。”王教授强调,海珠广场的重要性要与广州传统中轴线联系起来:从越秀山的镇海楼开始,往南依次为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

而从空中俯瞰,曾以“珠海丹心”之名,两度入选羊城八景的海珠广场,其中央的地面铺装为广州市花红棉图案,构成“广州之心”的寓意。

的确,建成于1953年的海珠广场承载了太多广州人的记忆,见证广州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建筑师陈万里也表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海珠广场的建筑群非常集中,也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海珠广场的中心是广州解放纪念雕像,为纪念广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作者是尹积昌。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为潘鹤、梁明诚。

广场北面,是主楼为10层的广交会旧址,广交会在此举办了29届。广州宾馆位于海珠广场东北角,是上世纪60年代全国最高建筑。

深层设计

欲打造成“文化金融CBD”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分局副局长吴亚琼:海珠广场片区作为珠江景观带重要节点,越秀区通过串联区域文化载体,分别形成以长堤片区、海珠广场片区、沿江路片区为核心的中西合璧、百年复兴、滨江文化三大主题区,塑造珠江文化品牌。

重点对海珠广场及周边片区的重点建筑、公共空间、第五立面、交通组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进行研究设计,对海珠片区进行品质化提升,规划打造富有历史和文化品位的“海珠广场文化金融CBD”。

街坊说法

当年有亲戚住广州宾馆很惊喜

将近60岁的老广林立:我小时候在海珠广场学会骑单车,夏日几乎每天都在万菱广场天台放风筝,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是父亲在广交会展品堆里购买的。

街坊骆女士:上世纪90年代,我在学生时代摆过几天地摊,还在海珠广场谊园进过贺卡。海珠广场片区的批发市场,是千年商都广州的延续,它的海味干货街和文化用品市场,是极具代表性的。

年逾七旬的老华侨陈伯:老广谁人不识二十七层,现在很多回广州探亲的华侨都会选择入住广州宾馆。当年广州宾馆是外宾才能入住的,有亲戚回来住在这里,令人又惊又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