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王献之习书轶事
日期:[2019-10-13]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王献之曾向其父请教习字的秘诀,父亲指着院中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心里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也写得不错,决心显点本领给父亲看看。

于是,王献之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他天天照父亲的字,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才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天天练各种各样的钩,足足练了两年。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响。妈妈评论说:“有点像银钩了。”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字,足足写上四年,才把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仍然摇头、叹气,见到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王献之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一张一张地端详,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简直惊得发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啊! 

王献之惭愧至极,烦闷地走出家门,来到城门口,看见一位老婆婆在卖烙饼。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一下撩进背后竹匾里,一张张叠得很齐整。王献之见了十分惊讶,便上前问那老婆婆:“你头也不回,怎么撩得这么准呀?”老婆婆回答:“这没什么,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王献之猛然醒悟,大受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练字。有一天,王羲之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有拔动,感叹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了,这才悉心教导他。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