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乱象频发 监管新规给银保渠道上“紧箍咒”
日期:[2019-10-15]  版次:[A16]   版名:[财眼]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刘威魁报道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保险的重要销售渠道,但销售乱象却屡禁不止。针对银行代销保险出现的“存单变保单”“银保小账”等问题,银保监会日前出台新规正式实施,对银保渠道的市场准入、经营规则、评价指标、市场退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记者走访多家广州银行网点发现,新规实施后,银保销售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诸多违规现象。

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高

天津的吴女士本来只想去银行存个钱,一不小心带回来的却是一张保单,而且五年内连本金都拿不回来。新快报记者与多位保险从业人士交流获悉,这类银行工作人员混淆产品类型、夸大产品收益,将保险产品包装成“理财产品”推销给消费者的行为,在业内被称为“误导销售”,属于银行代销保险常见的乱象之一。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保险的重要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18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约8000亿元,大约贡献了人身险保费的三成,若排除上市险企保费,中小险企银保保费占总保费的比值远高于三成;不少寿险公司的银保渠道保费占比超过八成,个别险企占比甚至超过九成。与此同时,销售误导、存单变保单、夸大保险产品收益等一系列乱象也随之频频发生。

“在银保合作关系中,银行只管代销收取手续费,却不承担销售风险和责任,导致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误导销售的方法牟取暴利。”据业内人士透露,保险公司为了争夺银行网点资源,扩大保费规模,不得不放松对银行的监管制度,从而对银保的误导销售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误导销售的现象泛滥成灾。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分配存在错位,拥有网点、客户等稀缺资源的银行在选择所要合作的保险公司上一般更具有主动权;而大多数缺少自有分销和服务网络的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则将银行代理作为产品销售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也对记者表示,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更愿意选择与高回扣、高佣金的保险公司合作。

监管实施新规治乱象

针对银行代销保险出现的“存单变保单”“银保小账”等问题,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银保渠道的市场准入、经营规则、评价指标、市场退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已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破解“银保小账”问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时,对取得的佣金应当如实全额入账,严禁账外核算和经营。同时明确指出险企应当按照财务制度据实列支向商业银行支付的佣金,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向商业银行及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支付协议规定之外的任何利益。

为杜绝“存单变保单”的情况,《管理办法》也要求各类保险单证和宣传材料在颜色、样式、材料等方面应与银行单证和宣传材料有明显区别,不得出现“存款”“储蓄”“与银行共同推出”等字样。保险单册应在醒目位置对经营主体、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现金价值和费用扣除情况进行提示,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

不过,记者走访多家广州银行网点发现,《管理办法》实施后,银保销售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诸多违规现象。记者注意到,多数银行网点都有在产品销售区域,张贴“录音+录像”标识,一国有银行广州马场路支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他们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会特别注意说辞,也会尽可能全面地把产品信息告诉客户,但与其谈及银行代销产品新规时,却表示不太清楚。

《管理办法》中对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明确商业银行销售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业务的保费收入之和,占比不得低于保险代理业务总保费收入的20%。

朱俊生指出,监管此举有助于银保渠道增加保障型产品销售,促进银保转型,更好地平衡保障与财富管理。但这本质上是保险公司、银行及客户三方主体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未来在保险公司自身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也许可以放松乃至取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