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年改革拼胆, 如今创新引领拼规划(1)
日期:[2019-10-15]  版次:[A04]   版名:[Hi广州]   字体:【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

■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如今,在广州,市民可以体验到智能客服中心、“刷脸”闸机、智慧安检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代表未来地铁智慧出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率先提出6G系统十大KPI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全球首款量子点喷墨打印显示样机……如果说开放创新是广州发展的基因,那么这条基因链上都由什么构成?让我们一一道来……

广州给了一个开放土壤,让我们放胆去做

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说:“广州真的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不管老百姓还是政府,相对来说非常有产业思维。广州给了一个开放的土壤,让我们可以放胆去做事情。”

事实上,开放创新一直根植于广州的城市发展基因之中。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高校、国企单位出现了一批“星期六工程师”,他们冒险利用闲暇时间,赶去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帮助“洗脚上田”的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图绘就,广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路徐徐铺开。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中的“三城一区十三节点”(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十三节点”是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中大国际创新谷和南中轴创新带园区、广州国际健康城、天河公园智谷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黄埔云埔片区、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白鹅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增城珠江国际智能科技产业园片区)的空间布局正在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体区域建设加快推进。

具体如何开展?今年7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都市现代农业为主导,形成“一核、一廊、三翼、多极驱动”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和文化强市,激发老城市新活力,为建设国际大都市提供产业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其中的“一廊”,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东西贯穿增城区至荔湾区,连接佛山、东莞、深圳、香港、澳门,集中打造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天河智慧城等创新平台,依托产业创新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培育若干产业创新链,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最终形成“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空间发展格局。

培育创新土壤,科技生态不断优化

9月10日,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50人交流会上,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第一批子基金正式签约,首期申请科技引导基金15.58亿元,合计撬动子基金总规模达75亿元。引导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以合伙人参股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成立子基金。

“政府拿了很多引导资金出来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比起以前直接给某个企业的行政化的投放好很多,交给专业的投资人去做、或者一起来发掘培育,更加精准,也越来越市场化。”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荣天感慨道。纳斯特正是此次首批签约的16家拟合作子基金管理人之一。

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是由市政府出资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政策性引导基金,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广州市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中科粤创孵化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玮也感觉到,各级政府的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给科创企业的帮助非常大,“还有很多好的政策,比如投资早期项目失败的话,政府有很多补贴,还有投贷联动的政策以及对创投企业本身的支持。”

广州的创新生态正在不断得到优化。科技金融加快发展,4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贷款额超过106亿元,为全国同期规模最大;实施“广聚英才”等人才计划,高水平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在穗工作的诺奖获得者7人、“两院”院士98人,施一公、王晓东、袁玉宇等成为广州创新的标杆领军人物;出台“广州科创12条”、全国首创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政策,明确不予使用的领域,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

1988年

形成《广州市1988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意见》,实施了“火炬”“星火”等科技计划,开启了科技工作新局面;

1991年

正式把“科技兴市”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2004年

迈进了工业产值年增1000亿元、年总量超过5700亿元的工业化新阶段;

2005年12月

提出“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大幕开启;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李应华 郑志辉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夏世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