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涉毒村”到打卡地 孔美村真的变美了(2)
日期:[2019-10-17]  版次:[T33]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穿上一身崭新的校服,孔美村的孩子们看起来精神多了。

■如今的孔美村已实现“三无”——无新增的吸毒人员、贩毒案件、无新增制毒窝点,并从“涉毒村”华丽变身成了“红色村”。

华工从“扶志”、“扶智”、产业振兴等方面, 对揭阳惠来县孔美村进行全方位帮扶

【幸福感】

助教育:“孙辈们真幸运,再也不会因为没钱而读不起书”

“我分析了一下,贫困户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扶贫先扶智,贫困学生教育好了,孔美村未来就有希望。”在苏秋斌的观念里,让孩子有一定学历后,就基本能脱贫了。

实际上,在考学上,孔美村有着“强大基因”。孔美开村于元末明初,至今已700余年,历史上的孔美村崇尚耕读传家。明清时期,村内曾出过7名举人、18名秀才。每当外村人来访,提起孔美村的人文历史,唐财喜对孔美村的这种浓厚的“文化修养”氛围更是如数家珍:“父子举人”“七举十八秀”“中举村”……

今年6月份,扶贫队号召了学校二级单位、民主党派、爱心教师认助村里77位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给予每位学生每年1000元资助,近三年投入超12万元。

“我本来还担心没有多少单位乐意认助,没想到各个单位抢着认助。”苏秋斌打开微信群,“你看,我信息一发出,不到两小时就认助完了。

在这些受认助的学生当中,最让苏秋斌牵挂的是8岁的唐秀玲。“他们兄妹俩,父母都生病去世了,现在由他大伯抚养,这个妹妹还患有残疾、智力障碍,给人欺负了不会说,大小便也不懂得讲。”苏秋斌说,有了这些认助资金,现在正读二年级的唐秀玲,情况改善了不少。

同样,54岁的贫困户唐宝水的两个孙子也赶上了这趟列车。“我的两个孙子,一位读六年级,一位读一年级,不但免学费,还有补贴和校服。孙辈们真幸运,赶上这个时代,再也不会因为没钱而读不起书了。”唐宝水两个孙子每人每年获国家资助3000元,华南理工大学每年资助1000元。

相比起孙辈们如今的幸运,唐宝水对自己感到有些愧疚,尤其是小儿子。原来,当年,唐宝水的小儿子都考上大学了,因为家里穷没钱供读,最终放弃了学业。

“从孩子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贫困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今年上五年级,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唐巧珠让韩红操印象深刻,“我们入户调查的时候,她很内向,不敢说话。经过工作队辅导作业之后,唐巧珠的成绩有所提高,后来性格也开朗了些,有时放学后还会叫上另一户贫困户的同学,到工作队驻地,找我们给他们讲解试卷。”

在前往孔美小学的路上,恰逢学生们放学,他们三两成群,或慢悠悠走着,或谈笑嬉闹,或小卖部买零食,最显眼的莫过于他们身上穿的校服。苏秋斌感叹道:“孩子们的这身校服,来之不易啊。”

原来,刚到孔美村时,苏秋斌就到孔美小学拜访校长寻找扶智突破口,交谈间发现,学校校长对扶贫队的到来很是警惕。经过一番了解,扶贫队了解到,孔美村内两所小学(孔美小学和周美小学)均长期没有校服,孩子们穿的衣服大多是兄姐替换下来的旧衣服。于是,扶贫队决定:孔美村的扶智工作可以先从捐校服开启。经敲定后,华南理工大学决定给每个学生捐两套校服。

“发放校服后,学生们的精气神提高了很多,孔美小学校长钟坤弟每次见到我们都很热情,就连我去镇上吃糖水,糖水店的老板都知道这个事。”苏秋斌乐滋滋地说。

一身崭新的校服,带给孩子们的,远远不仅仅是精神气,更多的是带来了学校办学质量的脱胎换骨。

“我刚接手时,学校毕业生统考成绩在全隆江镇上排名第28名,今年冲到了第一名。”已经在孔美小学工作24年的钟坤弟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校园基础设施差,操场不是现在的水泥地,也没有跑道,现在环境整体改变了好多,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原本村里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去外村就读,现在好多又被吸引回来了。据悉,如今孔美小学的生源从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