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个“广珐琅”匠人的独白
日期:[2019-10-20]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花卉纹须盘及水浇 (本版图片为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

■清中期铜胎镶翡翠柄画珐琅西洋人物把镜

我生长在广东省城广州,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珐琅手艺。这种神秘的玻璃质的粉末,施在红铜之上,最后,会焕发出宝石般的光芒,蓝色、红色、秋香、月白。

听说它来自西方,却不晓得是几时传来。直到有一天,突然,他们把我召唤到了宫廷。我第一次知道了,在紫禁城里面,居然有一个专门烧制珐琅器的地方,名叫“珐琅作”。

皇帝的念想,我也隐约听到同僚谈起。自从那天法兰西国王派人送来珐琅器的礼物,皇帝就一直想把它做出来。可惜外国工匠迟迟未至,于是,只有靠我们了。同行的还有景德镇的制瓷高手,我们要从那“景泰蓝”开始,破解“画珐琅”密码。

画珐琅,竟然是我们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奢侈贵重的艺术品。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七位广东珐琅匠入宫烧制西洋画珐琅。)

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借助原有掐丝珐琅和瓷器的基础,再经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西人陈忠信指导后,1728年2月开始试炼珐琅料。

仅仅五个月之后,我们获得了成功,而且新增了九种色种。传世的雍正朝珐琅彩釉,同一种器物上装饰色彩可达至36种。

随着工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材质之上,增添了珐琅的光彩,瓷胎、紫砂胎、玻璃胎……

到了1748年(乾隆十三年),粤海关开始有制度地承办珐琅制造,后来我们才意识到,这就是“广珐琅”成名的开始。

广珐琅的传奇,也从这里开始向你讲述

……

(收藏周刊编辑部)

投稿邮箱:xkbsczk@163.com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新快报收藏周刊 编辑部电话:020-85180961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