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精雕细刻一年 “精品珠江30公里”惊艳面世
日期:[2019-10-21]  版次:[A05]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今年国庆节期间,广州市海珠广场周边建筑披上了红妆。

■改造后的海珠广场珠江区段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惊艳亮相。 受访者供图

■关注精品珠江建设

珠江主河道在广州流经5个区,部分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已见成效

还记得今年国庆期间海珠广场的灯光秀吗?当时,改造后的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片区珠江段惊艳面世,美轮美奂,成为广州新的打卡地。到了夜晚,海珠广场周边建筑灯火明亮,烘托国庆的喜庆气氛,引人注目。鲜为人知的是,这是越秀区根据广州市《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景观带城市设计》)实施改造提升工程的结果。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一年前,广州市就开始在珠江广州主河道流经的5个区实施“精品珠江”相关工程,“三个十公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广州早在一年前已制订 详细规划和具体措施

2018年2月,广州巿政府通过了《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景观带城市设计》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针对珠江前航道白鹅潭三江口至南海神庙的30公里核心段开展城市设计并提出景观详细规划导则,有利于指导珠江核心段沿岸的规划建设。

按此规划,有关部门制订了具体工作措施:一是推进珠江两岸贯通,打通滨江断点,新建滨江绿地,将滨江绿带打造为广州最亮丽风景线。二是培育沿江创新产业集聚区,强化科技文化产业引领作用,推动长堤-沙面-文化公园地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东部沿江发展带价值提升,支撑广州活力美好全球城市建设。三是彰显珠江文化魅力,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历史建筑活化打造特色文化路径,推动海心沙地区公共文化提升,活化利用滨江工业遗产。四是加强滨江建筑管控,强化建筑高度和布局引导,塑造前低后高的滨江形象,打造独具岭南文化魅力的滨江景观。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项规划是《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广州以珠江水系为脉,按照建设美丽宜居花城、全球活力城市要求,打造“大美珠江”,精雕细琢塑造花城如诗、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实现精品珠江三十公里大开放,规划建设贯通的珠江、开放的珠江、文化的珠江。

其中,精品珠江呈现出珠江一河两岸五大文化板块:沙面—白鹅潭(国家级文化记忆、文化对话展示区、国家级文化文艺名人名家孵化区)、长堤—西堤(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发展孵化区)、海珠广场及周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节庆展示区)、二沙岛—海心沙(国际高端文化展览展示区、高端文化活动集聚区)、媒体港—广报中心—琶洲(新媒体+互联网+全媒体孵化区),展示广州市政府对文化推动的大智慧。

海珠广场及沿江路段塑造成花园式滨水长廊

珠江主河道在广州流经5个区,一年来,这5个区已纷纷开展“精品珠江”建设。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分局副局长吴亚琼介绍,根据市政府审批同意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景观带城市设计》等上位规划,越秀区海珠广场及沿江路段位于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西十公里内,应塑造成为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其实,早在2016年,越秀区就组织编制了《越秀区一江两岸三带品质城区-沿江西路(人民南路-文德南路段)示范区街区设计》《广州一江两岸三带越秀区段景观节点设计》等规划项目。2018年,越秀区开展了《精品珠江文化长廊(越秀区段)总体设计与设计咨询》项目,重点聚焦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海珠广场及周边片区、沿江路重点地段等区域。一是通过串联区域文化载体,分别形成以长堤片区、海珠广场片区、沿江路片区为核心的中西合璧、百年复兴、滨江文化三大主题区,塑造珠江文化品牌;二是重点对海珠广场及周边片区的重点建筑、公共空间、第五立面、交通组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进行研究设计,对海珠片区进行品质化提升,规划打造富有历史和文化品位的“海珠广场文化金融CBD”。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提升范围以“一场两园”为核心,串联长堤大马路-沿江路4公里滨水景观带,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目前,海珠广场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海珠广场及周边景观绿化工程、起义路沿线微改造工程等5个品质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

接下来,越秀区将结合《实施方案》《精品珠江文化长廊(越秀区段)总体设计与设计咨询》项目,推动以科技金融、商贸金融、文化金融为主的高端产业、高端要素向精品珠江文化长廊(越秀段)集聚。

提升后的沙面西堤共同组成“广州西会客厅”

荔湾区拥有一江两岸三带,其文化与珠江水文化息息相关。夜晚,沙面的白天鹅宾馆、西堤的邮政博物馆成为珠江边靓丽的地标,白鹅潭地区还将新增江景地标——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

新快报记者从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了解到,沙面和西堤改造是精品珠江文化长廊的两个重要工程,提升后的沙面、西堤将共同组成“广州西会客厅”,西堤打造成“西广州夜景博物馆”,再现滨江商埠繁荣景象。

经过改造,沙面岛将变成一个大公园,从封闭到开敞,从隔江到通江,打通3条通江廊道,恢复原岛英式花园、法式花园的布局,以疏林草地的形式展示开阔的景观。

据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介绍,西堤在本次改造中的提升范围为西堤二马路以南、人民南路以西,人民桥以东,涉及街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沿江西路、西堤二马路、新基路、德兴路、靖远路等道路总长度约1500米。其内容包括市政道路、建筑立面、绿化、管线、业态置换等。采用“共生街道”的模式,运用“一街一策、一户一设计、一馆一触点”的方法,实现街道共生、商民共生、文化共生,让内街里巷的老街坊过上现代品质生活。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沙面和西堤的工程在10月1日前已经完成,接下来,珠江景观带将重点打造白鹅潭的“三馆”。记者从荔湾区白鹅潭管委会了解到,“三馆合一”项目是广东省委和省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位于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陆居路地块范围内,即明心路广州市惠爱医院北侧,正对三江口,在白鹅潭边上。

“最后的10公里黄金岸线”将呈现出不同面貌

随着广州“精品珠江”20公里岸线资源基本开发完成,黄埔临港经济区辖内的10公里岸线被称为“最后的10公里黄金岸线”。

在黄埔港片区,保利鱼珠港项目正在建设,中部的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一期已建成,二期建设亦基本完工;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建筑,留给到访者对未来广州第二CBD发展的无限遐想。

根据最新规划,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形成“两带多廊、生态织补、六区多点、产业联动”的整体结构。“两带多廊、生态织补”是指保育龙头山、江心岛为主的绿色生态基底,以珠江景观带及东江景观带为统领,多条通江廊道,整合绿地、水脉形成生态网络。

据临港经济区管委会方面介绍,未来这里将是展现世界级湾区形象的人文水岸,规划将延续海丝文化内涵,活化滨江工业遗产,打造海丝艺术特色景观带。其中将规划设计九大主题景观节点,打造绿色宜人和多元活力的滨水体验有机串联“滨江堤岸-城市公园-社区绿地”三层开放空间体系。

九大主题景观节点包括海丝论坛广场、鱼珠公园、海滨丝路回廊、老港片区遗址长廊、黄埔之心、生态花园、船厂遗址公园、船文化展廊和生态水岸。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谢源源 李应华 ■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