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吴俊明: 书法不仅是要写好字 更要体会艺术的意义
日期:[2019-11-12]  版次:[A05]   版名:[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   字体:【
■吴俊明书 曹操《观沧海》

■吴俊明书 古代名联“千秋笔墨惊天地 万里云山壮画图”


初冬的广州有了些许凉意,吴俊明早早在约定的地方等候,尽管已至耄耋之年,但他走路从容淡定,谈笑爽朗幽默,心态很年轻。

从肇庆的卜卜斋私塾,到香港,再到广州,吴俊明遨游书海数十年,收获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就,还带动妻儿学习书法,并且个个有不俗成绩。作为广东青少年书法大赛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新快报在书法艺术的宣传和引导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历届参展的青少年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参展水平越来越高。而书法艺术是一颗种子,希望家长、媒体、社会能呵护好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青少年学习、以及将来工作的重要基石。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书法艺术是一颗种子”

今年85岁的吴俊明出生于肇庆。在那个盛行私塾的年代,有一种这样的观点:不要良田万顷,家财万贯,最紧要有人读书写字。吴俊明说,自小祖辈就教育他,饱读诗书好过追求荣华富贵,“爷爷认为,只有读书写字才有底气,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小小年纪的吴俊明走进私塾,跟着先生写字吟诗。“至今依然回味无穷,小时候的教育能让人受益终身。”吴俊明如是说。

而与书法艺术结缘,则是在他15岁之后。1950年,吴俊明从香港取道东莞虎门,参加两广纵队,任一级文书,与翰墨结缘,勤奋研习书法、诗词、国画,师宗文徵明、米芾诸家。

书法爱好者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吴俊明举办的家庭书法展,在广州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从1984年开始,吴俊明在广州创办家庭书法展,之后更是举办了数十次,并应邀到日本、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展览,在广州一度掀起家庭书法热。

在吴俊明看来,书法艺术也是一颗种子,从小学习书法,能让小朋友沉下心来,体会到文字之美,艺术之美,从而建立自己的艺术观,并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向。

上世纪80年代书法学习氛围非常热烈

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延至几乎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书法热,岭南书坛走向了兴旺发展的鼎盛时期。书法活动频繁,社团、报刊、竞赛、教育、研讨、交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书法人才群贤荟萃,少长咸集,形成了容庚、商承祚的篆书,秦咢生的爨宝子书,李曲斋的行草,麦华三的行楷,黄文宽的篆刻的蜚声艺坛……在书法复苏的中国大地,特别引人注目并备受书法界的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在他著的《现代中国书法史》中有言:“广东、辽宁分属南北重镇、各有其人才汇聚的方式。广东作为南方书法的主要旗帜,辽宁作为东北书法的前导,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都是有目共睹的。”

吴俊明回忆,彼时广州民间有诸多书画会,如:羊城书法研究会、鹅潭书画会、海日书画研究会、侨光书画会等等,中小学生更是热情高涨,如华师附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省实、广州二中、六中等学校经常举办展览、比赛。“那个时代书法学习的氛围非常热烈,学生、学校、社会的积极性都很高,很多从那个年代出来的学生,现在已经是中年人,他们有些依然在墨海里搏浪,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书法获奖的学生,中考、高考可以加分。而吴俊明的儿子吴敏中因为获得了当年的“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小升初得以加20分,并进入了广雅中学,这对他后来继续书法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鼓励。

引导孩子学习书法从兴趣入手,要重视临帖

吴俊明不但个人在书法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在他的影响下,妻儿在书法学习形成的浓厚艺术家庭,才是人人乐道、学习的榜样。早年他与妻子曾在很多学校担任过书法老师,在课余勤奋习书的经历成为了最好的教育榜样。长子吴敏江为父亲的《翰墨传薪》书法集随笔作序时写道:“狭小的客厅,摆满墨迹未干的各种习作,以至于多年以来,每每有同学提及我家,总不忘印象深刻地感叹道:令尊好学,以身教子,满屋书卷墨韵……”次子吴敏中也有文写道:“之所以能执笃书法到现在,我想首先是在父亲的不断示范下慢慢养成的对美的追求……自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知道父亲热爱诗歌……一首首古今诗赋接踵而来……家里面一本《唐诗三百首》就代替小人书常伴左右。”

对于目前的少儿书法学习,吴俊明表示,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书法教育,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书法学习不是短期速成班,它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有诗词文化的滋养,也需要对字源的理解,避免因为单纯追求“写好看的字”,而成为“字匠”。

此外,吴俊明还强调,学习书法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切不可有“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并且要重视临帖。至于学习哪一种字体,建议也要从孩子的个人爱好去引导。

“传统书写技能有被完全替代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苏士澍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表示,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并应该考虑在中、高考中恢复书法加分。

吴俊明

生于1935年,字若舟,广东肇庆端州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院原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鹅潭书画会创会会长。先后出版《毛笔书法指南》《砚边荟萃》《吴俊明书法作品集》《吴俊明吴敏江吴敏中书法集》《翰墨传薪——吴俊明书法选集》等著作。

名家点评

吴老师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书法艺术造诣颇深。在学习二王、米芾、王铎诸家法帖上,对汉唐碑刻的艰苦研磨中,他的书法力透纸背,酣畅淋漓,既融汇碑帖之朴拙浑穆,又有个人情怀之独特与智慧,刚毅雄强,跌宕有致,自成风貌。早在三十年前,他创立鹅潭书画会,致力培养书画人才,推动地方文化建设起到了现实积极作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秦长江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间艺术院院长、东莞诗书画研究院院长)

书法汉字,鲁迅谓具“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人、形美感目。吴师书法形美感目,造诣之臻也。岭南书法,自陈白沙始经历湛若水、 康有为、梁启超、叶恭绰等,大多为学者,若容庚、商承祚,无论于古文字学,抑或书法造诣皆为上乘,尽享盛誉。洎乎解放,名家辈出,有吴子复、麦华三、秦咢生等影响至今。而吴公俊明师亦当列名家之林也!“一字能令万古传”。

——戴胜德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书画家)

吴俊明专心学艺,不逐名利,无私奉献,坚持为群众辅导书法艺术。这基于他小时候受到正确教导,以致及后孜孜不倦地从事书法学习,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李翰(广东省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