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艺术市场正悄然变化
日期:[2019-11-24]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11月29日,第24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在琶洲广交会展馆开幕。


■许鸿飞 九天九夜

随着广州红专厂艺术园区的正式关闭,同期一家坚持9年的当代艺术空间也在另一地方宣布不再开放。广州艺术机构行业似乎正悄然变化。

有人会因此而引出广州缺乏艺术空间生存土壤的论调,事实上,这样的现象近十年都此起彼伏。

比如多年前,由53美术馆牵头发起的本地画廊协会的筹备工作,并尝试提出集中一片区域进行艺术交易,可惜后来事与愿违;

比如当年风风火火的艺壹仟艺术区,在高端会场汇聚数家艺术机构,显赫一时,可惜,也于两年前散去。

曾经的如意画廊、花城美术馆……的确已经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

但是,近一段时间,有着浓浓民国风的新河浦一带,却见证着数家艺术机构的发展壮大,其中就包括同样坚持9年的机构——逵园艺术馆,以及新近进驻的静山·器物、A23艺术空间等。

广州本土的艺术机构,一直在尝试“抱团”,一直在尝试寻找更符合本土规则的生存方式,一直前赴后继着。

在广州,能够坚持10年以上的民营艺术机构,的确是凤毛麟角,广州艺博会从2009年开始至今,完全市场化整整10年,这一平台,不仅不断发展壮大,还在逐步升级,尤其今年还在“服务”环节中投入巨大精力。

事实上,广州的文化性格,一直都以务实见著,在这里,不需要口号,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只需要实实在在,只需要为市民服务,正如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所说:“把艺术送进千家万户,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融入到百姓生活中,所产生的美育效果,比那些天价艺术品更为重要。”

广州艺术市场,可能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