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艺博会市场化十年探索, 搭建“老百姓买得起”的艺术品平台
日期:[2019-11-24]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吴冠中 眠

■维诺格拉多娃·安娜 奥列格儿子与民间玩具的肖像

彭文斌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艺术总监彭文斌: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

2019年,对于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的广州艺博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也是这一个全国最早的艺术博览会全面实行完全市场化的第十年。一路过来,可谓披荆斩棘、摸爬滚打,十年间,对本土美育传播进行了极大的推进与提升。

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深入回顾了此前的探索以及深刻地谈到艺博会的定位,他说,“我们希望把艺术送进千家万户,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融入到百姓生活中,也致力于推动东方传统美学的当代化进程,所产生的美育效果,比那些天价艺术品更为重要。我们正试图用一种中国的文化方式来解决全球化过程面临的世界美学问题。”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做到艺术普惠,贴近社会、

贴近百姓、贴近人民

收藏周刊:从2009年独立运营到现在,艺博会也有十年了,前后十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彭文斌:我想说一个数字,2009年左右,大众关注率大概是100万人次左右,而展会的人流量大概在10万人次上下,到近两年,大众关注率大概在500万到1000万人次,而一次展会的人流量达到20万以上。我觉得艺博会一直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责任,也是它的最大价值,就是推动艺术美学在大众中的普及。要发挥出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就需要做到艺术普惠,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人民,让艺术与人民大众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艺术脱离了大众就没有根基,中国需要人民艺术家,艺术需要与城市发生密切关系。

收藏周刊:在推动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彭文斌:在广州商业气氛这么浓厚的一个地方,来到这边的人,几乎都是奔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为赚钱而来,为幸福而来。在广州可以更快将梦想延续,创造幸福。广州有着千年的商业土壤,是中国千年不变的商都。前几年商业竞争很激烈,大家都为生存而拼搏的时候,很难让大众对艺术有所共鸣。通过这么多年不停地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及参与到艺术收藏和艺术消费来了。

艺博会的愿景是努力构建一个包容的艺术平台,重点在于开放,它可以让艺术家、艺术机构、买家和艺术爱好者在一个平台上对话。可以说,广州艺博会是世界众多博览会里,第一家引进艺术家展中展参展的博览会,艺术家直接参与有助于观众与艺术的源头进行交流与对话,同时,也让艺术家有了更加充分的展示交流的平台。

本土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

对市场认知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收藏周刊:艺术品交易主要依靠圈子,对于画廊机构,他们本来就有门面,为什么他们还要到艺博会来?

彭文斌:在2013年以前,可以说是圈子决定交易。在2013年之后,随着市场调整,不少画廊的经营都急剧下降,甚至大部分都处于冰期状态,不但如此,艺术家在自家卖画也同样受到了冲击。艺术市场泡沫的破裂让大家都回归理性,让艺术品价格公道是我们接下来的重要主张。

市场不断调整,我认为无论是画廊,还是艺术家,都应该要转型,以前不少情况是老板认识几个画家,然后自己有一个买家朋友的圈子,也能形成圈子化交易。但现在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如画廊再以坐店迎客的方式来运作,那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同时艺术家自我标榜学术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的学术是未来由时间和普及度来考验的,近两年艺术圈的抄袭风波已经充分证明了。因此,广州艺博会一直都希望能够把国外、省外的一些画廊引到广州这块商业气息浓烈的土壤上,进行交流互动,也希望本土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能够更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土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对市场认知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封闭的铁桶小圈子会阻碍本土艺术的发展,不利于大众对艺术审美的多角度认知。

收藏周刊:在艺博会高度同质化的现状下,广州艺博会在接下来的十年该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彭文斌:广州艺博会这两年的势头确实非常好,老牌参展商的回头率达到70%。参展商的回头率基本也就代表了一个艺博会品牌和成交的综合价值。至于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和我们一直以来的综合定位有关,也就是之前我一直呼吁的学术与市场的平衡关系。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今年我们将主打艺术成交系统与服务系统的组合拳,让大众轻松买到可靠的艺术品,让大众在艺博会上有参与感、体验感和互动感。

我始终认为,大型艺术博览会的最大价值是推动美学的回归和培养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这一点一直是我们恪守的原则。艺术品消费不同于物质产品消费,属于精神性消费,而艺术市场包括专业藏家市场和大众艺术消费市场需要一个阶段性的培育。

搭建“老百姓买得起”

“老百姓能欣赏”的艺术品平台

收藏周刊:我们注意到,从一开始广州艺博会引进不少工艺美术之后,到今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艺美术板块已经被“时尚非遗”所代替,这里能说说你们的考虑吗?

彭文斌:2009年,广州艺博会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之后,我们曾面临着购买市场与大众认知两大方面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当时人民大众的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完全能支配较高水平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人民大众的整体审美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藏家本身艺术素质的欠缺,当要面对真正的高质量与学术水准的艺术品时,往往会发生尴尬与遗憾。如果艺术博览会不协调好,就会出现两者的脚步不一致。所以说艺术博览会既是一个艺术交易平台,同时更是一个社会公共交流与教育平台。当时我们为了拉近大众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首先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作品进场,让大众既可获得高雅艺术品的熏陶与交流,同时,也增加他们对工艺美术的了解,引导大众从触手可及的实用工艺入手,再转化到对个人及家族的艺术资产配置价值回报有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了十年的“美育推进”,也随着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再加上国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纯艺术创作部分完全可以充分提升,而今年推出的“时尚非遗”,是把人民大众以往单一的生活功能需求提升为人民大众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进一步认知,同时,我们也在扶持一大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家的传承与发展,指引他们用当代的表现、时尚的语言去给予传统艺术二次艺术生命的创造,弘扬东方文化。

我们所走的路线是搭建“老百姓买得起”“老百姓能欣赏”的艺术品平台,我们希望把艺术送进千家万户,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融入到群众生活中,所产生的美育效果,比那些天价艺术品更为重要。我们正试图用一种中国的文化方式来解决全球化过程面临的世界美学问题。

第一个把艺术放到商业广告上的博览会,把传播效果做到极致

收藏周刊:在全国艺博会范围来看,广州艺博会处于什么位置?

彭文斌:在中国的艺博会里面,广州艺博会交易量一直是最大的,交流是最活跃的,推广方面也是做得最到位的,影响人群是数以千万计的。在艺术市场开发和大众引导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我们是第一个把艺术放到商业广告上的博览会,传播程度与同类博览会拉开了距离。这一届我们将在线上与线下媒体全面发力,进行立体宣传,100多位百万级流量的网红将进行现场直播,呈现3000万+的流量曝光,引起亿级的目光关注,为艺术家营造广阔市场环境的同时,更为艺术家的作品打造中坚的品牌宣传与曝光阵地;爱奇艺、YY直播、来疯直播等热门视频网站将对艺博会现场进行全程直播;同时,300多家报纸媒体、电视媒体、专业门户网站等将进行全面的跟踪报道,把传播效果做到极致,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力求成为业内的年末“收官之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