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勿小看这小小一块牌 在古代的作用可大了
日期:[2019-12-01]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鄜延第四将带器械”铜牌

西夏文敕牌

豹房勇士铜牌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南京皇城校尉铜牌

南京皇城守卫铜牌

永昌卫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皇太极调兵信牌

古代通信和科技都不发达,人们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小小一块有着特殊印记和含义的牌,就能成为人们交流的“信物”。这些牌的作用,小可以作为通关印信,大可以作为执行公务甚至调兵遣将的凭据。

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用金属或硬木制成,利于长久保存,因此即使至今,仍有不少遗留下来,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化帮了大忙。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鄜延第四将带器械”铜牌

●北宋

●高6厘米、宽4.2厘米

此牌上方呈梯形,中有系孔,正面錾“鄜延第四将带器械”八字。

北宋朝廷外有外敌军事威胁,内有冗官冗员消耗大量财政,国力孱弱。面对内忧外患,北宋中期,范仲淹、王安石等先后开始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改革军制,实行将兵法,除在京禁军及驻防外地的部分禁军外,其余禁军与地方武装混合组成“将”的编制,将下设部,部下设队,在各路设置将官,练兵习武,取消实行多年的禁军更戍法。

将兵法首先在京师周围及今河北、陕西等地施行,后推广到南方。鄜延路是陕西北部的一个军区,治所在今延安市,是防御西夏进犯的军事要地,因而较早施行将兵法。此牌当是鄜延路第四将下属军官所佩带。

西夏文敕牌

●宋 西夏

●通高18.5厘米、直径14.7厘米

此敕牌为青铜质,由两个圆形青铜牌组成,以牙口咬合,两片之间形成空腔,上端附扁方形提钮。一片青铜牌外侧刻回曲花卉纹,纹内双线阴刻西夏文“敕”,另一片刻有四个西夏文字,译作“敕燃马牌”,意思是“敕令驿马昼夜疾驰”。

“敕燃马牌”或即“信牌”,西夏文辞书《文海》中汉译为“信牌”的西夏文是由“面”和“信”两个西夏字的各一部分组成,意即见面相信,注释为:“此者官语执者,诸人所信名显用,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也。”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发现的西夏文《敕牌赞歌》也说明此种符牌就是西夏王朝传递紧急文书、命令的信牌。

豹房勇士铜牌

●明

●高9.8厘米、厚0.7厘米

这面铜牌的一面铸有一只蹲坐的豹子,上方横铸“豹字九百五十五号”,另一面铸“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

明朝在太液池(今中南海、北海)西北设有虎房,专门饲养老虎。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在原虎房旁兴建豹房官署及左右厢房,5年以后再次扩建,费银24万两。武宗爱好习武和打猎,豹房兴建后,常住在这里,很少在紫禁城处理政务。为了护驾,在豹房也设有随驾勇士,此牌就是武宗时铸造的。武宗最后死在豹房。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明

●宽12厘米、高14厘米

这面铜牌一面为“令”字,另一面为“肃字四百六十四号,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字样。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附近)设大宁都司,次年改称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下辖10个卫。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第16子朱权为宁王,王府就设在宁城。“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从建文手中夺得帝位,随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恢复大宁都司旧名,将治所迁至保定(今河北保定),同时将宁王改封于江西南昌,大宁城废。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在明初存在了十几年时间,便告结束。这块夜巡铜牌,是大宁卫士兵夜间巡逻佩带的证件。

南京皇城校尉铜牌

●明

●江苏省南京市明宫殿遗址出土

●宽10.5厘米、高12.9厘米

此铜牌刻有“校尉”和“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字样,为明朝建立初期(都南京时期)值守皇城的校尉所用。校尉是御林军的低级军官,负责皇城安全,检验出入皇城人员的证件,若有失查,从重治罪。此铜牌为值夜班的军士佩带。

校尉原指明代皇帝的扈从卫士,隶属于拱卫司之仪銮司,专门掌管卤簿仪仗以及传达皇帝指令、传唤官员拜见皇帝等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后隶属于锦衣卫,负责执行“缉盗拿奸”任务,被称为“缇骑”。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设立东厂,东厂的爪牙也称校尉,负责各城门(宫城、皇城、京城各门)的盘查、稽查,对一切可能的奸细进行逮系拷问,东厂校尉不仅负责皇宫的禁卫,同时还有秘密侦伺的职能,具有皇家禁卫和皇帝私人秘密警察的双重身份。成化、正德年间(公元1465年-1521年)设立西厂,西厂校尉以内廷禁军的身份横行天下,名声远在东厂校尉之上。厂卫校尉不仅横行于京师,还常常被派到京外明察暗访,踪迹远及边邑、村镇。

南京皇城是朱元璋兴建的,皇城内多为政府机构和皇家御园。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造守卫金牌,或镀金铜牌,牌上有篆文“守卫”“随驾”字样,存尚宝司,军士值班领取佩带,下值时交回。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锦衣卫,设南北镇抚十四司,其编制将军、力士、校尉,专门为皇帝护驾,并有巡查缉捕任务,是御林军。

南京皇城守卫铜牌

●明

●高14.5、宽6.6厘米

此牌长方形,上端弧状,弧下作卧兽纹,中有一孔。正面铸有阳文篆书“守卫”二字,左侧阴文“勇守二千三百二十号”九字。背面铸有阴文楷书“凡守卫官宣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

此牌专供明初南京皇城守卫者佩带。由此说明明初政权的建立。

永昌卫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明

●通高14.3厘米

明初卫所制度,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称卫,卫设指挥使,分驻全国重镇。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

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统由中央的五军督都府分别管辖。此铜牌为圆形,上端为云头纹,中间有一圆孔,可挂系。铜牌四周饰一圈花纹,中心圆形开光内有一“令”字,背面有阳文四行,其中篆书“永昌卫指挥使司夜巡牌”十字,楷书“肃字八百四十五号”。永昌卫在云南省,此为该地巡用的铜牌,并有编号,是明初设卫所军制的见证。

皇太极调兵信牌

●清

●高31.1厘米、径20.3厘米、厚2.5厘米

信牌木质,作出廓壁形。上部作朵云形,周边起棱,饰一回首行龙,下为圆形,绿色宽边,中部下凹,红底金字,以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宽温仁圣,皇帝信牌”八字,皮套黄地彩绘升龙戏珠纹。信牌为皇帝专用,是调动军队的凭证。

(本版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