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史国良:徐悲鸿笔下的马有英雄的气概
日期:[2019-12-01]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史国良 著名画家

■徐悲鸿 《鸣马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徐悲鸿 《群奔》翻拍自《20世纪中国艺术史》

■徐悲鸿《九方皋》 翻拍自《20世纪中国艺术史》

■徐悲鸿《奔马》翻拍自《徐悲鸿传》 廖静文

鉴定真伪主要看笔墨与造型的结合

日前,随着“2019徐悲鸿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徐悲鸿留学100周年”活动举办后,业界对徐悲鸿的讨论又迎来了一次小高潮,这是继去年数个有关徐悲鸿的大展之后,今年又一重大的徐悲鸿学术探讨活动。而日前,徐悲鸿作品现身佛山,也引起了本土对徐悲鸿艺术进一步的讨论。

无可否认,无论作为画家还是教育家,徐悲鸿在二十世纪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当今,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市场领域,徐悲鸿同样是一位焦点人物。谈及徐悲鸿,不得不提及其马题材作品,著名画家史国良表示,“徐悲鸿所画的马不单单是造型准确、体态优美,更是他人格的象征、精神的比拟。他以马象征民族精神与国家气象,在马身上寄托自己全部的感情和激情,也寄托了自己民族的形象和时代的精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简介

史国良

著名画家

画论

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徐悲鸿吃透了马的结构和习性

收藏周刊:徐悲鸿笔下的马,有何特点?

史国良:徐悲鸿画马既是徐悲鸿自我个性的体现,也跟当时的民族文化相呼应,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整个中国时代背景的一个体现。画的都是野马和战马,他画的马大都有一种英雄的气概。

他在画马上下过很深的功夫。他画的马鼻孔特别大,一个原因是他画的马头是朝着我们的,马的鼻子在最前面,所以鼻孔显得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的鼻孔大,说明它的肺活量大,这个马跑起来能日行千里。徐悲鸿画马耳朵非常仔细,尽管就是两笔,但是耳朵的形象非常鲜明;他画的马胸肌特别发达,尤其是马的踝骨,一层套一层、一圈套一圈,这是最难表现的。还有那个用非常重的墨画的鬣毛和身后飞扬起来的马尾巴……可以看出徐悲鸿已是吃透了马的结构和习性,并加以研究和总结。

收藏周刊:市场上徐悲鸿伪作时有出现,如何鉴别徐悲鸿的马?

史国良:徐悲鸿是传统笔墨与西方造型有机结合的鼻祖级人物。鉴定他的马,主要看三方面表现得如何:造型、笔墨和这二者结合。马是徐悲鸿在做这方面尝试的时候做得最好的。不但笔墨好,造型好,结合得也好。他留学后画任何一个角度的马,无论是结构还是里面的骨头、肌肉,都画得清清楚楚,不会有任何不精确。

他的思想和马融在一起

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收藏周刊:您提到他留学之后的马,言外之意,他笔下的马是可以分阶段去判断?

史国良:徐悲鸿画马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画法都有所不同。他从小就热爱动物,小时候画过很多西方进口的动物。到日本之前临摹了很多西方的油画、水彩画。那时,他有一系列用水彩画马的作品,比如他送给蔡元培和带到日本送给友人的水彩画,都是这个时期的风格,这是他绘画的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他到法国留学以后,在法国接受正规学院教育,受素描思想的洗礼,那时他的马就进一步地趋于西方学院派的风格,造型结实,光影丰富,结构更加地讲究。我们在他那个时期的油画和素描中都可以看出,例如《马夫与马》这幅素描,就是他第二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

第三个时期是他从法国留学归来以后,那是1927年年底,在这几年当中,他到西方的很多动物园写生,对动物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剖析,画了很多的素描和速写,他把西方人对马的描写与中国的一些笔墨和线条进行了整合,这一时期,虽然画马的作品并非十分成熟,但已经具有了徐悲鸿的特点,他1931年完成的《九方皋》就是这个时期的。当然,对于徐悲鸿,假如说没有最后一个时期,就是第四个时期,说不定我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师徐悲鸿了。因为徐悲鸿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在第四个时期完成的。这个时期是从1939年到1942年,这段时间他的主要经历是在南洋以及印度,正值国内抗日战争爆发,他带着大量的作品来到南洋,进行赈筹义卖,举办了很多展览,其间得到机缘,受到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的邀请,也得到了泰戈尔的邀请,来到印度举办展览,于是他有缘看到了很多身姿高大、体态矫健、结构分明的印度骏马,这些马经常是和徐悲鸿一同前行,在这几个月当中,徐悲鸿和马建立了更深的感情。

收藏周刊:到了印度之后,他对马的态度是否不同?

史国良:如果说以前的马,他可能是一种远观法、一种研究法,而这个时候的马,已经成为他的朋友,成为他生活和人生的一部分了。因此这个时期,他做了大量的笔记,有一些书信谈论过这个问题,这个时期的马,对他的画马艺术,起到了突飞猛进的推进,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他那时的很多作品,如他1941年在马来西亚完成的著名的《奔马》,这个时期,已全面奠定了他在画马史上的重要地位。因为这个时期,徐悲鸿已经把马拟人化了,他是借马来抒发个人对爱国,对抗战的感受,例如他曾常常题“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诗句,以表达不畏外敌,奋力抗争的感情。这一时期,可以说徐悲鸿跟马已经融在一起了,他的思想和马融在一起、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这一时期的马特别好。

延伸阅读

真迹可能不足5% 真的假的谁说了算?

随着徐悲鸿学术与市场热度的升温,市面上能看到徐悲鸿作品的机会逐渐增多,但徐悲鸿及作品研究专家、著名文化学者吕立新曾对媒体表示,徐悲鸿的作品在徐悲鸿纪念馆藏有1200多件,“民间流传的真迹也就是几百件。我有一个推测,虽然大家都在拍,也卖得很贵,但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徐悲鸿作品的真迹可能不足5%。有人把在拍卖会上几百万元买的‘徐悲鸿’给我看,也是假的。”

而艺术市场评论人牟建平则曾撰文认为,目前拍场徐悲鸿造假主要有几种手段伎俩:一个是原样克隆,完全抄袭馆藏真迹,这类的赝品最多;第二种是“东拼西凑”,把两幅画的内容拼凑在一起,此种假画也不少;第三种是生造杜撰,四不像,这类赝品也逐渐增多。不少赝品都有名家的护航,对这类假画不可不防。

牟建平以为,未来徐悲鸿作品的鉴定恐怕将成为一大难题。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