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蔡克振:美育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人伦、助教化
日期:[2019-12-05]  版次:[A10]   版名:[人物]   字体:【
■《琴韵》,1986年作,70x70cm。用大漆、银粉、蛋壳等制作。


12月的广州街头也变得寒风凛凛,88岁的著名艺术家蔡克振先生则精神抖擞,一早便赶上了广州美院从昌岗校区开往大学城校区的校车,为的就是给“远在”大学城的学子们,“送”去他最近出版的书籍,这是一本配套其4月份作品捐赠展而编辑出版的书,意义非凡。从十多岁开始进入广州美院的前身中南美专读书之后,蔡克振先生伴随广美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在他接近九旬高龄时,他决定把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捐赠给学校,而12月3日这一天,他连配套这批作品出版的书也一并捐赠了,一切只为践行一位“艺术摆渡人”的使命,在他看来,“美育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人伦,助教化,应该是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最好手段。”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年轻人要多走进图书馆

摆脱对网络资料的依赖

“捐赠给学校让学生作为参考资料总比成为别人投资炒作的工具要好得多。”记者对他在半年前举办的作品捐赠展上的观点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蔡克振先生的眼里,艺术探索的目的几乎只有教书育人。所以,在广州美院图书馆副研究员吴文洁发出邀约,计划推出图书馆“新发布”系列第一场《常闻漆香——蔡克振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捐书仪式时,他便一口答应了,哪怕在冬日的广州,顶着寒风,忍受着晕车的煎熬也要到十多公里处的大学城。

12月3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岭南美术文献中心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常务副馆长、教授胡斌,岭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谢海宁、副总编辑刘向上,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齐喆,广州美术学院离退休工作办公室主任庄少琼,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刘淑贤作为联合主办或协办的单位代表一同出席了这一次的新书发布。

蔡克振先生认为,阅读是提高学生修养的重要方式,他建议年轻人要多走进图书馆,多依托图书馆的出版资料,而尽可能摆脱对网络资料的依赖。“大学教育核心条件在于有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有容量够大的图书馆。”

“能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已经很高兴”

当日,在同期举办的“讲好广美故事,重系广美文脉”系列第一堂“从中南美专到广州美院——蔡克振教授面对面讲述求艺历程”中,蔡克振先生接受了新快报的采访,他回忆当年考美术的初衷,从未想要当大画家,“当时觉得能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已经很高兴,做很多事完全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毕业便留校的蔡克振直接负责刚刚成立的中南美专附中的工作,当时对于美术高校是否要办附中还有过一段争议,而最后持续地推行,在蔡克振看来,是明智的,他认为,中南美专附中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机构,甚至是重要摇篮。此后不少名家辈出,更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目前赫赫有名的林墉、张绍城、潘行健、李正天、梁照堂、许固令等。“他们都是那个年代附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现在都成了名师大家,所以,要重视附中教育。那时候附中的教学、师生关系与情感,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越南磨漆艺术展览”相继到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由文化部决定,分别从南方、北方的专业美术院校公费选派一名优秀教师,送往越南学习磨漆画。蔡克振先生是其中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从越南学成归来并一直坚持漆画创作的艺术家。

到越南之前,擅长油画创作的蔡克振先生从未接触过漆画,但他到越南之后,潜心学习当地语言,努力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当中,几个月后,他已经可以用越南语与老师同学交流,并开启影响一生的漆画学习历程。

把蔡克振先生带进漆艺大门的,是丁文贵老师,学习不久后,便创作出人生第一幅漆画《金鱼》。在留学越南的三年间,其还得到黄积铸和陈庭寿两位教授的亲身指导,学习了成熟的漆画创作技艺,更重要的是,越南漆画艺术家在抗战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深深地影响着他往后的漆画艺术创作。真至1966年,蔡克振完成毕业创作《劳军小组》,正式研究生毕业。

“我只是一名摆渡人”

蔡克振先生回国后,漆画事业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异常艰难,但蔡克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当时沈从文老师送了我一本油印本《髹饰录》,并告诫我,‘选择了的专业就不要轻易的改变,选择了的道路就不要隨便更换’。”后来,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音专和舞蹈学校合并成立“广东人民艺术学院”。蔡克振先生经过杨秋人副院长的大力帮助,终于得以建立漆画工作室,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培养出了卓德辉、杨向东与陈志强等当代广东漆艺界的中坚力量。

1979年,经黄新波老师的推荐,蔡克振先生接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所委派的任务,在卓德辉老师及阳江漆器工艺厂的几位师傅协助下,克服诸多困难,利用国产大漆自制透明漆和各种漆艺材料,历时半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大型漆壁画《葵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现代漆画终于迎来发展的契机。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招收漆画专业的学生愈见增多,蔡克振先生一方面要负责广州美术学院的大量教学及行政工作,先后培养出李伦、苏星、蔡江宇、张温帙等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兼顾各级美协的一系列展览组织工作,推动着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

在谈及对后辈的勉励时,蔡克振先生告诫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追求虚名、官衔,艺术家应以作品说话。“很多人给我很多诸如中国现代漆画鼻祖、创始人、泰斗等名头我都不要,我只是一名摆渡人,把一届一届的学生摆渡到对岸,之后的路他们自己走,走得越高越好。”在谈及美育话题时,他说,“美育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人伦、助教化,应该是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最好手段。”

谈及画种的跨越,蔡克振先生坦言,自己的油画写实功底的确能为漆画创作带来不一样的帮助,“艺术的高低不在于种类,而在于内涵表达能力、构图、意愿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当然,作为媒介特性的不同,漆画创作跟油画大有不同,但漆画那种难以把握与预测效果及不可复制的肌理变化正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个人简介

蔡克振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原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2001-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主任兼广东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主任。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导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副理事长、艺术顾问,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届、第十届评委,第十一届总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2001-2010),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2001-2010)。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